浦东新区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测试参考答案(阅卷稿)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1.B2.A3.D4.C5.B6.B7.D8.B9.B10.A11.B12.B13.A14.C15.D16.C17.A18.D19.D20.C21.C22.D23.D24.C25.B26.D27.C28.D29.D30.B31.A1B1C3D032.A0B1C3D133.A0B1C1D334.A1B3C0D135.A3B0C1D1二、非选择题(75分)36.一封家信(1)11或12世纪或11-12世纪。(2分)(2)阅卷思路和赋分要点。思路一:表层:城市繁荣;在城市生活成本高;大学位于城市;学生离家求学;学生学习认真;学习费用大,需家庭资助;学生重亲情和信仰上帝等。(任四,4分)深层:城市复兴与商品繁荣促进了大学发展;大学发展又促进了城市对知识和人才的聚集和辐射功能;城市与大学引领着中世纪欧洲社会生活的变迁。(任二,4分)思路二:把获取的表层信息(同上,任四,4分)与深层信息结合起来阐述。(同上,任二,4分)思路三:能从经济、文教、信仰、生活等角度来归纳表里信息(任一,2分)37.祖宗之法(1)宋代文官体制(2分);回答重文轻武、守内虚外、强干弱枝(1分)水平1:内容表述完整、准确。针对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武将屡屡篡夺皇位的现象或者赵匡胤夺取政权后,为避免“陈桥兵变”的历史重演。(任一,2分)水平2:内容表述不完整。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武将之弊(1分)(2)以“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1分);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皇帝总揽中央兵权,由文官担任枢密使(1分);拣选精装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其余充任厢军和乡兵(1分);实行更戍法。(1分)。(任一,1分,共4分)。用课本史实表述亦可,笼统回答重文轻武,守内需外不给分。(3)思路一:能指出作者的观点,并结合时代和评价的着眼点或目的进行分析。如:范祖禹为北宋中期人,评价着眼于宋代的文官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之前地方割据、武人跋扈的历史重演,侧重于王朝内部,以肯定为主;(2分)第1页共4页浦东高三历史卷(2015.4)朱熹为南宋人,评价着眼于宋代的文官制度带来了军事上积弱,最后导致靖康之变,宋朝亡于外部势力入侵,侧重于外部,以否定为主。(2分)两人的评价存在时代的差异,同时也都带有针对现实政治的主观反思。(2分)思路二:根据材料归纳出两人观点的不同之处,作简要分析(2分),再进行辩证的评析(各2分)38.理想与现实思路一:按照理想或主张,内容与实践,成果与意义回答。水平1:结合主题,叙述史实,形成逻辑结构。(11分—13分)1776年7月4日,北美十三个殖民地通过了杰斐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该宣言以启蒙思想为武器,批判了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宣扬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等理想社会,正式宣告了美国独立。《独立宣言》成立北美人民的建国理想和奋斗的目标。(3分)1777年通过的《邦联条例》确立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最初的理想架构。但随着北美独立战争的结束,理想化的邦联制度越发不能适应独立后美国现实的需要;由于中央政府权力薄弱,各州享有较大的独立性,进而还引发了美国财政、军事、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矛盾(或越来越阻碍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并激化社会矛盾)。崇尚自由和联合的《邦联条例》无力解决战后美国现实的困境,美国人的理想遇挫。(5分)1787年,为了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各州代表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合众国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美国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国家体制,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互相制衡原则构建,联邦政府拥有征税、征兵、发行统一的货币和管理对外贸易的权力(或回答联邦政府拥有决策与协调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最高权力),解决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联邦政府各种权力分配问题,使美国政局得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美国初步将启蒙思想家实现自由、平等理想的政治构想化为了现实实践。(5分)思路二:先提出建国理想,并结合背景解释,如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主权在民、三权分立(4分);再结合《独立宣言》、《邦联条例》、《合众国宪法》叙事及其关联性。(每点3分,共9分)水平2:结合史实,叙述流畅,但“理想”与“现实”间没有逻辑性。(8—10分)水平3: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