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质量调研试卷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命题人施辉】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史书中记载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所反映的是()A.封建制度的确立B.实行分封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据此判断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A.周王成为“天下共主”B.形成森严的等级秩序C.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D.目的是为了拱卫王室3、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禅让制C.君主制D.分封制4、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B.各国加强协调,分工治黄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D.各自为政,加强治理5.秦汉时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任命郡守和县令C.管理全国军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6“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A.宗法制B.皇帝制C.分封制D.郡县制7、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8、诸葛忆兵教授在《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处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9、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和官僚)之间,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就传统官僚专制社会所具有的社会流动程度而言,中国可以说是人类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具阶层开放性结构的社会。”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的主要因素是()A.卖官鬻爵B.土地自由买卖C.科举取士D.农民起义改朝换代10、“至此,我国先贤一直倡导的‘学而优则仕’得到了组织人事上的落实。”——《中国历代文官制度的演变轨迹》。与材料所述的历史现象相对应的政治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军功爵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1、“朕惟祖宗肇造区宇,奄有四方,武功迭兴,文治多缺,五十余年于此矣。”“新朝立1纲陈纪,当以国朝之成法,据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据此判断“朕”创立的政治制度是()A.中央集权制度B.三省六部制C.行省制度D.三司制度12、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此他对中央机构作出的重大调整是()A.设立军机处B.设置枢密院C.实行一省制D.废除宰相制度13、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14、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D.国家大一统15、.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公元前6~前5世纪,中国、希腊政治发展的特点分别是()A.从诸侯国家走向统一/建立起民主政治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雅典民主政治奠基C.官僚政治趋于完备/确立三权分立机制D.专制皇权正式确立/公民参与民主政治16、“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世袭特权)遭到新的失败。”这是对雅典哪次改革的评价()A.梭伦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柏拉图改革17、“部落和村社的划分不取决于血缘关系,而是由地域决定,因此不论在宗教或政治领域,基于出身的特权被毁灭了,以地域和财产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