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惠艳妮一.说教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空间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技术革命。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同时,它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向更高境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并运用历史材料,概括和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观点。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及特点;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难点突破办法:因为影响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中主要要结合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变化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二、说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学生学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这是学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但是学生缺少对三次科革命内在联系和整体的把握。对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存在一种片面化的认识。这些问题必须在这节课中提出和重新认识。2、说教法根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采取创设情景、设置疑问、讨论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高质量达到教学目标。3、说学法合作探究法:根据教师提出问题,利用小组合作、相互讨论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交流合作。通过学生独学、对学和群学,自由讨论、质疑,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问题。三、说教学过程教学基本流程:(一)导入新课;(二)展示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四)教师精讲点拨;(五)拓展延伸;(六)自主学习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七)问题探究;(八)拓展延伸;(九)课堂小结;(十)达标测评。(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神八和天宫成功对接的图片或视频。教师提问:神八和天宫成功对接让中国人很神气,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跨越。这一成就的取得和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设计意图: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二)展示学习目标1、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时间、主要标志;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3、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并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三)自主学习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让学生查找并思考以下问题:1、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哪个国家?兴起的时间在什么时候?主要标志有哪些?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与你的生活是否有密切的联系?举例说明。3、生物工程的核心是什么工程?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自学提示:学生在自学提示指导下看书、思考、小组交流、课堂交流。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最后概括强调三点:(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加大。(3)由于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而许多国家大力发展科技,就像教材上说的欧洲“尤里卡计划”,还包括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国的“863计划”,这些都是不同国家在加强发展科技这一方面作出的相同意义的举动,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七)问题探究.展望未来,你认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