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罗马法(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广州模拟)学者们普遍认为,在罗马法历史上有两件大事:一是在公元前304年,弗拉维乌斯将有关诉讼的材料公布于众,使罗马人第一次了解到法律诉讼的文字程式;二是公元前254年,第一位平民祭司长提贝鲁斯·克伦卡尼乌斯第一次公开地讲授罗马法,向公众提供咨询意见。据此可知在这两件大事发生前()A.平民无法得到法律保护B.法律知识垄断在少数人手中C.罗马法处于习惯法阶段D.法律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较小解析:选B。由材料“弗拉维乌斯将有关诉讼的材料公布于众,使罗马人第一次了解到法律诉讼的文字程式”“提贝鲁斯·克伦卡尼乌斯第一次公开地讲授罗马法,向公众提供咨询意见”可知,在这两件事发生之前法律知识由少数人掌控,故B项正确。2.(2019·衡阳高三联考)《十二铜表法》规定:“假如流经公共土地的溪水涧或道使私人领地遭受损失,则(私人领地的)所有者可提出赔偿损失的起诉。”据此可知当时的罗马()A.社会矛盾比较尖锐B.公有财产受到法律保护C.土地占有形式多样D.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法律调节的是公共土地与私人土地之间的关系,并不能体现社会矛盾,故A项误;据材料“(私人领地的)所有者可提出赔偿损失的起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私有财产受到保护,故B项错误;材料“公共土地”“私人领地”的信息说明土地占有形式多样,故C项正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公民守法平等和司法平等,不是材料中的公私关系,故D项错误。3.(2019·聊城模拟)《十二铜表法》规定:“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这说明,古代罗马()A.推行严酷刑罚B.限制言论自由C.维护人身名誉D.保护私有财产解析:选C。根据题目中“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得出罗马法维护人身名誉,故C项正确。4.(2019·安徽省高中十校联盟高三摸底)《十二铜表法》禁止在城内埋葬尸体,其第10表第1条辞曰:“不得在市区内埋葬或焚化死者。”材料表明《十二铜表法》()A.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B.具有环境保护意识C.注重调整公民之间的关系D.限制了贵族的权力解析:选B。题目中《十二铜表法》禁止在城内埋葬尸体,“不得在市区内埋葬或焚化死者”,表明《十二铜表法》具有环境保护意识,防止环境的污染,故B项正确。5.(2019·长春普通高中高三质监)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曾说:“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而生活的。”这说明当时罗马()A.法律维护君主专制统治B.践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C.皇帝可凌驾于法律之上D.法律形成了完备的体系解析:选B。结合题中关键信息“朕是遵照法律而生活的”可推理出,在罗马不受法律约束的君主都遵照法律来生活,这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B项正确。君主遵照法律生活不能等同于法律维护君主专制统治,A项排除;C项结论由材料信息推断不出,排除;罗马法形成完备体系的标志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6.(2019·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罗马法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做了透彻规定,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有些法学家甚至认为“一切定义,在法学上都是危险的”。材料说明罗马法()A.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更加注重实际而不专尚理论D.忽略了对财产所有权的规定解析:选C。根据“一切定义,在法学上都是危险的”可知,有些法学家认为对事物下定义容易出现问题,他们注重的是各种权能,这体现了罗马法更加注重实际而不专尚理论,故C项正确。7.(2019·山西名校期中)《十二铜表法》把作为辅助法的诉讼程序法排在前面,作为主体法的人法和物法则排在后面;后来出现的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则与此相反。此变化反映出罗马()A.阶级矛盾逐渐消除B.思想启蒙运动出现C.社会商品经济发展D.法律规定长期不变解析:选C。“罗马阶级矛盾逐渐消失”不符合史实,阶级社会中阶级矛盾始终存在,故A项错误;启蒙思想运动出现在17、18世纪,故B项错误;作为主体法的人法和物法由排在后面到排在前面,表明人法和物法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这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法律规定要随着时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