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二)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B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1.1949年4月周恩来说:“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学生和劳动知识分子,其次是小资产阶级,再次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及其他爱国分子,我们要分别对待,争取他们,教育他们。”周恩来这一言论的目的是()A.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B.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筹建新中国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2.下表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表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会议总代表662人党派代表165人人民解放军代表71人团体代表235人区域代表116人特别邀请人士75人A.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B.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C.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协商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3.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所谓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所谓政体,“就是指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是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以下属于国体的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人民民主专政C.民主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4.下面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新中国初期政权的特点不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务院主席副主席委员总理副总理政务委员共产党1329126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0327029A.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B.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C.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5.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6.“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这一内容最有可能出自()A.《共同纲领》B.1954年宪法C.中共八大决议D.1982年宪法7.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这句话指的是()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8.右图是1953年1月24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成立大会”的图片。对该州政府成立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走向完善B.该政府有权对本民族事务实行自治C.州自治制度得到了宪法正式确认D.民族平等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9.某校学生准备举办一个“文革往事”的讲座,他们打算请亲身经历过“文革”时期的教师做主讲人,请你帮助他们确定最合适的主讲人()A.黄老师,出生于1947年B.张老师,出生于1972年C.李老师,出生于1976年D.郑老师,出生于1978年10.“当时内地对香港的宣传是黑社会横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然而令蔡珠祥(引者注:一位曾经的‘逃港’者)惊讶的是,这里的生活水平比内地高许多,香港居民还用上了洗衣机和电视机。”文中的“当时”最有可能是指20世纪()A.四十年代B.五十年代C.六七十年代D.八九十年代11.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A.要依据生产力水平调整生产关系B.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C.要遵循客观规律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2.“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政治上发展民主”直接体现在新时期()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实现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13.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观摩了西安城郊的一个村庄村委会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