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的计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巩固电解的基本原理,熟练写出常见的电解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⑵能运用“得失电子数相等”的理念,分析解决电解的相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⑴体验运用“得失电子数相等”的思想分析电解问题的过程,形成解题方法;⑵体会数学工具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物理学原理与化学的紧密联系。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领会电解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运用;⑵体验突破难题的愉悦。【教学重点】“得失电子数相等”思想在审题过程中的运用【教学难点】形成解题方法【教学过程】〖讲述〗(投影)1.必须明确该电解池的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电解池的阴、阳极的电极材料,是惰性(Pt、石墨)电极还是金属活性电极(特别关注阳极材料)。2.能根据电解规律,推断阳极和阴极上所发生的电极反应。产物是什么有何现象?能熟练地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3.同一电解池或串联的几个电解池中,同一时间在各阴极,阳极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因此各电析出的物质的量有如下关系:O2~2Cl2~2Cu~4Ag~2H2这是电化学简单计算中重要的基本关系。4.在电解某物质水溶液过程中,由于存在的电离平衡,若阴极上析出1molH2;表示有2molH+离子放电,则溶液中增加2molOH-离子,若阳极上析出1molO2,表示溶液中有4molOH-离子放电,则溶液中4molH+离子,这是定理计算电解后溶液pH值的关键。〖讲述〗解题基本思路〖展示〗基本题型(投影)1.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两种常用的解题思路根据总的电解方程式,即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根据电极反应,运用阳极与阴极的电子转移数相等进行计算。〖学生讨论〗例1〖讲解〗重在方法指导:根据电解反应列出比例式。〖本题小结〗能引起电解过程中溶液pH变化的是由于H+、OH-的放电,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引起的。〖举一反三〗相关链接:优化方案P246第12、15题,P248第23题2.电解液的复原措施〖学生讨论〗例2〖讲解〗重在方法指导:由电解反应判断析出的物质。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电解析出的物质就是要加入的物质。〖本题小结〗基本原则:“出啥加啥”,应注意加入阴、阳两极的逸出物质的对应化合物。〖举一反三〗相关链接:优化方案P245第7题3.有关物质的计算〖学生讨论〗例3〖讲解〗重在方法指导,由转移电子数相等,将有关物质关联,列出物质的量之间的比例式。〖本题小结〗方略:整个电路中通过的电量(即转移电子总数)相等,则各物质之间可按系数列出比例式。4.善于识别“陷阱”〖学生讨论〗例4〖讲解〗重在方法指导〖本题小结〗5.电解过程中离子放电的先后顺序〖学生讨论〗例5〖讲解〗重在方法指导〖本题小结〗各离子的放电先后顺序一定要熟记。6.电解时间的计算〖学生讨论〗例6〖讲解〗审题过程〖本题小结〗7.电解后溶液浓度的计算〖学生讨论〗例7〖讲解〗审题过程〖本题小结〗〖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