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命题范围:第一册1—5节命题人: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50分)1.西周时,齐国国君的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大女儿甲,他的妾为他生了大儿子乙,后来妻子为他生了二儿子丙,妾为他生了三儿子丁,继承他王位的应该是A.甲B.乙C.丙D.丁2.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表现在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B.促进了封建制经济的发展C.巩固和加强了周天子的统治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3.封建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A.完全割裂B.互为表里C.前者决定后者D.后者决定前者4.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这种制度叫做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嫡长子继承制5.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2009年5月18日,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这一事件与下列哪一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B.“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6.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筑长城D.统一度量衡7.秦始皇时期,在山东设置了琅琊郡,琅琊郡守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B.皇帝任命C.地方推荐D.考试选拔8.20世纪90年代,陕西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9.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10.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于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11.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12.下令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的是A.明太祖B.明成祖C.宋太祖D.宋太宗13.唐朝时有一读书人贾六进士及第后,被分配到审议军国大政的部门工作,他应就职于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吏部14.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B.消灭割据政权C.防御辽兵进攻D.节省军费开支15.元朝“……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对上述关于行省制度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实行省界犬牙交错,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B.使地方享有更充分的军事行政管理权C.借鉴了秦汉时期的地方管理方法D.体现了肥瘠搭配的划界原则16.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17.“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朱元璋制定这一制度的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办事效率B.强化君主专制C.让“群臣”监督皇帝D.强化监察制度18.关于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B.压制人民思想,阻碍社会变革C.使人民毫无政治地位和民主自由D.始终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19.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A.说明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B.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权力危机境地C.明清皇帝重视文人附庸风雅D.都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20.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