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行政机关执法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按法办事,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行政执法机关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以及法律、法规、规章授权行使行政执法权的机构。第三条行政执法必须遵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第四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工作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行政执法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监督、指导下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第六条各级行政机关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行政执法实行错案追究制度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赔偿制度。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行政执法工作,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报告行政执法工作。第八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规范性文件违法,有权向制定该文件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同级人民代表大第1页共8页会常务委员会反映。第二章行政机关执法职责第九条行政机关对于应由自身负责贯彻的法律、法规、规章,必须正确、全面组织实施。行政机关的首长对本机关负责实施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的执行工作负全面责任。第十条行政机关认为确有必要委托其他机关、组织行使行政执法权的,必须符合下列规定:(一)受委托者必须具有履行相应职责的能力;(二)受委托者必须以委托机关的名义并在委托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行政执法权;(三)受委托者不得将委托事项再委托给第三者。委托行使行政执法权,应办理书面委托手续,载明委托事项、权限、期限,并加盖委托机关的印章。委托机关应对受委托者的执法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并承担委托执法的法律责任。第十一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办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下列申请:(一)颁发证照;(二)免除、改变法定义务;(三)确认权利;(四)保护人身权、财产权;(五)其他依法提出的申请。第十二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责权限,实施拘留、罚款、吊销证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罚没收入必须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并及时、足额上缴财政。第十三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监测、抽查、抽验、检验、审验等行政监督检查,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第十四条行政机关实施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物,以及采取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必须有法律、法规的依第2页共8页据。第十五条法律、法规规定由行政机关进行仲裁的争议,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仲裁时,应当做到合法、公正。第十六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处理行政违法行为,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正确,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处理恰当。第十七条在行政执法工作中,行政机关之间应当紧密配合,互相支持、互相监督。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同一事项需要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协同执法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互相配合,密切协作。行政机关之间因执法管辖权发生争议,由同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协调或者由同级人民政府指定管辖。第十八条行政机关应当按有关规定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定期考核,经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执法。第三章行政机关执法程序第十九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应当出示表明其身份的证件、标志或者执行此项公务的专用证明。不按规定表明身份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拒绝。第二十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具体行政行为,应依法及时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