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魏徵思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镜吗?唐太宗和魏征,一个虚怀若谷,善于纳谏,是历史上的“明君”;一个忠心耿耿,敢于直谏,是历史上的“诤臣”。直言规劝学习目标•一、疏通文意,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二、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三、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四、背诵课文魏徵,字____。唐朝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曾任_______、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言敢谏著称。玄成政治家思想家历史学家谏议大夫魏徵在5个月一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励精政道,巩固统治。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检查预习谏太宗十思疏解题劝谏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通事理,分条陈述。属古文体的奏议类,古代臣属向国君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专用文体。读准字音•臣闻求木之长(zhǎng)者•夫(fú)在殷(yīn)忧•必浚(jùn)其泉源•虑壅(yōng)蔽•则思正身以黜(chù)恶•则思无因喜以谬(miù)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1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2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加上一个反问,简洁有力。•3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提出自己的观点。练习:1、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类比思国之安者,要积其德义。2、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砍断树根想要树木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作业:1、整理本文中的文言知识。2、背诵课文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