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检测评估13新文化运动、新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如此批判儒学:“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刑政,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共存的东西。”这反映出当时()A.封建礼教受到强烈批判B.儒家思想神圣地位的终结C.社会主义观念深入人心D.共和政体不断完善解析:根据材料“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刑政,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共存的东西”得出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批判以儒学为主体的旧思想,封建礼教受到了批判,故A项正确;B项错在“终结”,排除;C、D两项材料未体现。答案:A2.李大钊指出:“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而此二大精神之自身,又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胡适则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上述观点()A.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内涵B.论证了西方文化的合理性C.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两面性D.全面颠覆了国人道德观念解析:据材料“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又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以创造新生命”和“输入学理,整理国故”说明二者都强调东西文化融合而不是单纯强调西方文化,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内涵,故选A项;材料中主张中西文化合流融会并没有单独论证西方文化的合理性,排除B项;主张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不等于两面性,排除C项;材料“整理国故”说明强调中国文化而不是全面颠覆国人道德观念,排除D项。答案:A3.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各种进步刊物中,以“新”字命名的刊物大量涌现,如《新社会》《新生活》《新江西》等。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A.催动知识分子主体意识觉醒B.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C.引发了许多救国思潮的涌现D.对新闻出版业影响尤为突出解析: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各种进步刊物中,以‘新’字命名的刊物大量涌现”,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知识分子创造新词,主体意识觉醒,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排除B项;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救国思潮涌现,排除C项;材料未将新闻出版业与其他行业比较,排除D项。答案:A4.[2020·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联考]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该材料反映了()A.中国开始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B.为民主革命转变奠定思想基础C.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D.马克思主义传播面向工农群众解析:据材料“1920年9月”“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要产生工人的中国”可知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故选C项;据所学,1918年,李大钊率先举起了社会主义的旗帜,排除A项;据材料“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指出了民主革命转变的阶级基础,而非思想基础,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人阶级的历史作用,并未指明马克思主义与工农群众的关系,排除D项。答案:C5.[2020·广东惠州高三调研]1921年1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为某铁路工厂工人进行扫盲教育。在教识“做工劳动”四个字时,就讲劳动最伟大,劳工神圣;当念到“铁路”两字时就讲中国的铁路权利都让帝国主义侵占去了。此举意在()A.宣传苏俄革命B.消除文盲现象C.提高工人政治意识D.传播民主科学观念解析:由于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与一般扫盲识字教育不同,在教识字体时强调劳动劳工伟大神圣,意在提高工人群体的政治意识,故选C项;此举目的并非宣传苏俄革命,排除A项;这一举动不可能消除文盲现象,排除B项;此举是宣传反帝爱国与劳工神圣,并非传播民主科学观念,排除D项。答案:C6.[2020·菏泽市模拟]孙中山根据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陶铸。他认为,“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是“人类宝筏,政治极则”;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这反映出孙中山心中的“博爱”()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