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复习理人教实验B版选修2-1【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复习二、教学目标:1、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互相关系;了解反证法在证明过程中的应用.2、掌握充分必要条件的意义,能够判定给定的两个命题的充要关系.三、知识要点分析:1、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意义为:或:两个简单命题中至少有一个成立。且:两个简单命题都成立非:对一个命题的否定2、复合命题有三类:p或qp且q非p3、真值表:pqpq真假真真真假真假pqpq真假真真假假假假p真假p假真4、互逆命题、互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的概念:(1)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或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且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2)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1(3)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换一种表述:(1)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逆命题;(2)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否命题;(3)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命题是逆否命题。5、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互否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互否互逆互逆逆逆否否6、四种命题的真假有如下三种关系:(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7、反证法的一般步骤:(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正确,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即:否定结论→推出矛盾→肯定结论8、充要条件(1)qp且/qp,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p/q且pq,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qp且pq,p是q的充要条件(4)p/q且q/p,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注:(1)要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新疆王新敞特级教师源源源源源源http://www.xjktyg.com/wxc/wxckt@126.comwxckt@126.comhttp://www.xjktyg.com/wxc/源源源源源源特级教师王新敞新疆当“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为真时,就记作pq,称p是q的充分条件,同时称q是p的必要条件,因此判断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就归结为判断命题的真假。(2)从集合观点看,若AB,则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若A=B,则A、B互为充要条件。(3)证明命题条件的充要性时,既要证明原命题成立(即条件的充分性),又要证明它的逆命题成立(即条件的必要性)。9、全称量词:“任意”、“全部”、“所有”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一个”【典型例题】例1.已知21,:xxp是方程0652xx的两根,5:21xxq,则p是q的()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分析:利用韦达定理转换解: 21,xx是方程0652xx的两根∴21,xx的值分别为6,1∴56121xx说明:qp,但/qp,事实上只要取21x,32x作为反例即可说明这一点,因此选A。判断命题为假命题可以通过举反例。例2.设命题甲为:50x,命题乙为:32x,那么甲是乙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分析:先解不等式再判定。解:解不等式32x得51x 5150xx,但/51x50x∴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一般情况下,如果条件甲为Ax,条件乙为Bx当且仅当BA时,甲为乙的充分条件,当且仅当BA时,甲为乙的必要条件,当且仅当A=B时,甲为乙的充要条件例3.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判断第⑤小题命题的真假)①负数的平方是正数;②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③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④对顶角相等;⑤10x时,2012x。解:①若一个数为负数,则它的平方为正数。逆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