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限时集训(二)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天津河东区一模)《论语·为政》中,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据此判断,十世可知的原因是()A.宗法制和王位世袭制的因袭B.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大宗C.“礼”的传承使文明得以延续D.父系血缘关系得以发展C[根据材料“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可知,在孔子看来,百世可知的原因就在于“礼”的存在使得文明传承具有了可行性,故选C项;材料中并没有对宗法制以及王位世袭制的相关提及,故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并未成为大宗,故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对父系血缘关系的相关提及,故排除D项。]2.(2019·桂林一模)墨家认为“天”与“鬼”是钳制人们行为的外在力量,能帮助天下安定,必须服从;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这些礼乐制度必须废除。这反映出()A.儒学无法适应社会需要B.墨家思想具有实用色彩C.墨学在百家争鸣中发展完善D.墨家对儒家思想的扬弃B[由材料“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这些礼乐制度必须废除”可知墨家主张为了追求财富可以取消形式主义的繁文缛节,具有实用主义的色彩,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墨家而非儒家,故排除A项;材料未强调墨家思想的发展,故排除C项;墨家与儒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两个不同的思想流派,儒家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墨家具有现实主义的色彩,故排除D项。]3.(2019·郑州二模)《韩非子》一方面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另一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这反映出《韩非子》()A.深受荀子人性论的影响B.主张统治阶级实施“仁政”C.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D[根据材料“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可知韩非子主张恩威并施,用以加强对民众的统治,故选D项;材料“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并不等同于荀子的“人之性恶”,故排除A项;材料主张“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并非“仁政”,故排除B项;材料“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是加强统治之术,与小农经济发展无关,故排除C项。]4.(2019·上饶联考)《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於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让生产者有恒产,保护生产者的利益,让他们安居乐业,无饥无寒。其主张旨在()A.为实现“仁政”奠定物质基础B.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C.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D.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A[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与材料中“让他们安居乐业,无饥无寒”相符,故选A项;B项与材料中“明君制民之产”不符,本质上反映了君主利益,故排除B项;材料中无法体现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故排除C项;孟子的主张事实上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5.(2019·广元一模)清华大学彭林教授认为:周公制礼作乐,中国文化的底蕴从此得以确立,其后经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弘扬,成为博大精深可以经纬万方的巨大体系,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西周礼乐制被后世沿用B.国人文化传承意识增强C.“礼”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元素D.儒学经世致用的入世观C[根据材料“周公制礼作乐,中国文化的底蕴从此得以确立”可知彭林教授认为“礼”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元素,故选C项;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故排除A项;根据材料“其后经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弘扬”可知仅仅是儒家对礼乐制度进行传承,故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学经世致用的入世观,与西周礼乐制度无关,故排除D项。]6.(2019·宜宾二模)历史解释的要求之一是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基于下表史实能够得出的解释是()时间事件周襄王元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周显王三十五年魏惠王与齐威王会盟于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