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五近代以来的中外工业化道路(建议用时:25分钟)1.(2015·广东潮州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按照这一西方学者理论和逻辑,中国历史如果也分成两个部分,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甲午战争D.辛亥革命2.(2015·湖南衡阳一模)从19世纪中叶起,中国农村开始生产供出口的大宗商品,趋向于转入新的商业渠道。但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传统的市场结构正欣欣向荣,直到1949年都很少有衰落的迹象。这说明中国近代()A.工业化的进程缓慢B.小农经济欣欣向荣C.市场结构殖民地化D.新的商业渠道兴盛3.(2015·贵州遵义一模)黄逸峰等编著的《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中指出:“1905—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环境相对安定B.“实业救国”成为主要思潮C.清政府政策的支持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4.(2015·江苏南京、盐城一模)下表反映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行业项目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4.512.825.41953年农、轻、重比重(%)52.829.617.61957年农、轻、重比重(%)43.529.227.3A.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5.(2015·湖北荆州一模)据统计,1760—1780年,英国农业增长率为每年0.1%;1780—1801年则为0.8%,同期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1.4%,工业年增长率为2%。这说明当时英国()A.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下降B.形成有机联系的国内市场C.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D.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6.(2016·浙江宁波五校联考)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确切的是()A.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7.(2015·广东五校协作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摘自《斯大林选集》材料三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摘自岳麓版教材《历史》必修Ⅱ材料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2)材料二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3)据材料三,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关于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主题五近代以来的中外工业化道路1.解析:选B。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宣告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工业文明逐步取代农业文明,因此按照这一西方学者理论和逻辑,中国历史如果也分成两个部分,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