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审题立意关于给材料作文的教学指导第一课时:给材料作文的立意第二课时:提炼给材料作文的论点第三课时:拟定给材料作文的提纲第四课时:给材料作文的例文分析材料:阅读下面这句黄永玉给自己的画作《螃蟹》所写的解说,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螃蟹: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给材料作文的教学设计讨论稿第一课时导入:这样的作文题,我们应该如何审题立意成文呢?新授课: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提取重要信息。(一)如何提取重要信息?学生谈看法:—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什么?怎么确立中心呢?预设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2.“人就该挺直脊梁”3人是高级动物,可以直立行走。多种多样无法判断(二)引导分析立意的确定:1抓对象。材料往往是一事多人,而且每个人都在故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从材料中的人物对象入手,有几人就有几个角度。本材料的对象只有两个,螃蟹、人。那么材料中,两个对象螃蟹和人是不是同样重要呢?通过分析,画作的标题是螃蟹,画作的解说也只有螃蟹的语言,人在这里只是螃蟹议论的对象,由此可见,材料的重点应该是螃蟹,分清整体与局部,主要与次要的关系,尽量从重要人物的角度入手思考。我们应着重从审视螃蟹的角度来审题立意,那样才更切合材料思想,如果单从人直立行走的角度来写,就不够贴切了。(三)再引导分析立意的确定:2.抓住关键句。抓住关键句将事半功倍。本试题只有一句话,“螃蟹: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这就字字关键,要反复揣摩每个字,揣摩句子的语气,揣摩螃蟹说这话时的心理。螃蟹为什么会问“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这个问题呢?原因可能有哪些呢?1无知愚蠢?2天真好奇?有疑问精神?3以自我为中心?4认为人直走可笑?本则材料中,我们要思考,螃蟹的发问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抑或是无善无恶,随意的?材料是肯定螃蟹的发问,歌颂螃蟹,还是否定讽刺螃蟹?或者无所谓肯定否定,只是陈述一种现象?联系螃蟹横行的特性,联系平时人们对螃蟹横行霸道的批评,揣摩画家选择螃蟹作为画作题材的隐喻意义,我们可以认为材料是讽刺螃蟹,批评具有螃蟹恶习的一种人的,据此立意最切合题意。小结:抓对象抓住关键句学法采用引导、分析、笔记法。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第二步:找出最佳角度→准确提炼观点根据上面的材料分析和原因追查,我们可以从下列方面提炼论题和观点:1如果是因为无知,那么我们可以提炼出“只有广泛学习,才不至在现代社会无所适从或见笑大方”的观点;2如果是天真好奇?有疑问精神?我们则可以从赞扬其天真好奇,有疑问精神的角度立意。人非圣贤,孰能无惑,惑而敢问,善莫大焉。螃蟹尽管无知,但它勇于学习,不懂就问,虽然可能招来别人的讥笑,但比起增长知识的快乐,那又算得了什么呢?或者论述:要有怀疑精神。人类的进步,就是从疑问开始,许多科学发明不就是从一些看似异想天开的问题开始的吗?3如果是螃蟹觉得人直走的行为可笑,嘲弄人,这就是价值观的问题现实生活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戴着有色眼睛看世界,对自己的可悲视而不见,对眼前的一切横加指责,黑白混淆,美丑颠倒,荣辱不分,以不正常笑正常的现象还少吗。据此,我们可以从批判极端利已主义者入手,提炼出论题和论点,如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宣传和确立正确的是非标准,要有正确的荣辱观等。上面的写作角度和话题观点都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但有没有最佳角度呢?当然有。所谓最佳角度,一是紧扣材料,紧扣作者或出题者思想倾向的角度,一是便于自己写作的角度,即自己有较多的积累和感悟、有好的观点和事例、容易出彩的角度。上例中,如果从批评螃蟹的角度写,再联系到当今现实中的各种现象,那写出来的文章将更加深刻。联系螃蟹横行的特性,联系平时人们对螃蟹横行霸道的批评,揣摩画家选择螃蟹作为画作题材的隐喻意义,我们可以认为材料是讽刺螃蟹,批评具有螃蟹恶习的一种人的,据此立意最切合题意。二、教学方法---分析总结法、引导法、举例法(每个观点都有那些事实论据)。三、小结:找出最佳角度→准确提炼观点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第三步:联系历史和现实,拟定写作提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