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二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明的曲折历程第三步通史模块集训(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15·浙江衢州高三质检)黄仁宇说道:“《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国人()A.普遍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苛刻待遇B.对“国门洞开”感到非常不安C.“天朝上国”的思想依然浓厚D.开始传播“师夷长技”的新思潮解析:选C。本题考查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战争(《南京条约》)。题干中说“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但是不代表国人普遍接受,故A项错误;根据“《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可知他们对“国门洞开”已经接受,并未感到不安,故B项错误;根据“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可知使中国人真正不安的是放下之前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外国人平等往来,这明显是受到“天朝上国”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要和外国人平等往来是一种侮辱,故C项正确;“师夷长技”指的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前提是承认西方在技术方面比中国人先进,不符合材料中“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故D项错误。2.(2015·山东潍坊高三模拟)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1901年,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外务部。这反映了清朝()A.重获国家之独立B.与列强和平相处C.外交迈向近代化D.对世界全面开放解析:选C。本题考查1840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晚清外交近代化。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独立可言,故A项错误;列强与中国不可能和平相处,故B项错误;材料中“设立总理衙门”“在英国设立使馆”“设立外务部”体现晚清政府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故C项正确;对世界全面开放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故D项错误。3.(2015·乌鲁木齐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写道:“它没有争取到儒士和反满秘密会社的支持,因而不可能完成传统式的改朝换代的革命。另一方面,它的宗教太浅薄,它的社会和经济主张太不充分,不足以取代儒家思想。”“它”指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运动解析:选A。本题考查1840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宗教太浅薄”,在这几个选项中,只有太平天国运动是用宗教来号召群众的,即“拜上帝教”,选择A项符合题意。4.(2015·江西上饶高三第三次模拟)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对此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的是()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解析:选A。本题考查“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冲击了国人“天朝上国”的固有观念,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故A项正确;太平天国时期颁布《资政新篇》,农民阶级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主张,不是首先做出反应,故B项错误;1919年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不是首先做出反应,故C项错误;维新变法时期明确提出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不是首先做出反应,故D项错误。5.(2015·山东临沂高三模拟)京师同文馆开办之际,前门大街却贴出了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这说明同文馆的设置()A.不适合当时中国国情,误人子弟B.适应侵略者需要,引起民众反对C.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D.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举步维艰解析:选D。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京师同文馆)。材料中显示是同文馆设立遇到阻力,“不适合当时中国国情,误人子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