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浇灌幼苗董来英从教20余年,教过的学生已经很多了,其中有很多孩子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现在回忆起来,好像就在昨天,现在我就给大家讲其中的一个故事。我原先教过的班有个男孩子叫温泽镇,由于他说话口齿不清,大舌头,他一说话,同学就笑话他,课下经常和同学打架;由于自己的缺陷,自己就感到很自卑,不愿和别人交往;所以作业经常不完成,书写还很潦草,几乎是一无是处。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争取做一名好学生。可是他确是一幅爱理不理的样子,不跟你说话,不点头也不摇头。我有点生气,嗓门不由自主地大起来,他见我发火了,就勉强点了点头表示答应。后来我了解到,他老家是四川的。一家四口,它还有个5岁的弟弟。他的爸爸文化水平不高,在天津工作,维持着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开销。而他和妈妈弟弟在北京生活。爸爸平时工作又很忙,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很少顾及他的生活和学习。而妈妈是文盲,在家只能给看孩子做饭,不能辅导他学习,自己又大舌头,他从心里看不起妈妈,对妈妈的教育持抵抗情绪。妈妈说什么他都不听。而等到爸爸回来,妈妈就知道给他告状。而爸爸一星期回来一次,给孩子带来很多好吃的,本想着一家团聚的快乐,对于妻子的告状很重视。一开始,爸爸还能心平气和地好好说,讲道理,但回回告状,回回讲道理,效果不明显。以后爸爸就是失望了。对他就放任了,只要妻子告状,回家后就把他打一顿。也正是因为他得不到父母亲的关爱,使得他现在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后进生。了解到这些信息以后,我觉得心里没有那么生气了,更多的是同情这个孩子。我决心帮助他,帮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找回自己,重拾信心,不再自暴自弃不求上进。一、创建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我找来他的父亲,跟他认真地交谈了一次,希望他能多抽些时间陪陪孩子,多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他父亲一脸无可奈何的样子,对我说:“董老师,您说我能不管他吗?我一星期回来一次,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本想着孩子争气,家里和睦。他妈没文化,我还要挣钱养家,可这孩子老是不听他妈的话,老跟他妈顶着干。我只要一回家他妈就告状。这孩子就是刀枪不入,怎么说也不行,还是我行我素,我也知道老打他不行,这不是没办法吗?”听了他爸爸的话,我告诉他,父母的不重视给孩子的心灵上带来了巨大的失落和创伤,缺少父母的关爱使他在家庭中感到孤独无助,有心事也没有倾吐的对象,使孩子变得自卑、苦闷,造成消极悲观的心理。正是由于孩子缺少家庭温馨和正确的家庭教育,使他在学习上也是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学习成绩很差。作为家长,除了要加倍对孩子生活上学习上的关爱外,还必须通过交流沟通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家庭的生存发展,有利于孩子的成长。通过我的家访谈心,我的观点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并达成了共识,决定共同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了解了全部情况后,我深知要想转化他并非一朝一夕一言一行能做到,我必须给他更多的爱与宽容。起先,他对我的关心保持沉默,我想,只要多一些耐心,他会愿意亲近我的。于是我利用课上提问他最简单的问题,课间谈心,课后辅导等多种渠道亲近他。在学校他病了,我亲自给他倒水,拿药照顾他。俗话说:真诚所挚,金石为开,他感到了我对他的爱护,从他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内心的感动。感觉他对我的关心不再那么抗拒和抵触了以后,我给他讲自卑感受的危害性,给他讲很多从自卑的阴影中重新振作起来的人的故事。慢慢地,我发现他真的开始变了,于是我不断加温,不断浇水施肥,小心翼翼的保护着他这刚刚萌发的积极性,就像保护着一棵刚出土的幼芽,使他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三、以集体的温暖化开动土温泽镇对同学们都有抵触心理,认为同学们看不起他,他一说话,好像觉得大家都会笑话他,所以他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和大家一起玩。要想改变这种想法,必须用友情的力量来感化他,让他觉得其实我们大家都很关心他。要知道,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因此,我让他和同学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