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计50分)1.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这是一个空前广袤的帝国……面积大约三百万平方公里……嬴政大帝……摆脱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其中“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和“划时代的突破”分别指()A.分封制、郡县制B.宗法制、郡县制C.分封制、行省制D.郡县制、行省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中秦朝突破了西周最得意的制度,说明秦与西周这两种制度之间是对立的关系,联系教材内容便不难发现,西周的分封制与秦代的郡县制正好是用意相反的两种制度,分封容易造成地方割据而郡县制的推行则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至于宗法制秦代依然在继承和发扬,行省制开始于元代,故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2.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本来题考查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即嫡长子继承制,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符合这一原则,故C项正确。唐太宗不嫡长子,故A项排除。兄终弟及也不是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排除。皇四了继位也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周初分封而建的晋国,在春秋晚期曾发生了“三家分晋”的故事。观察下图,晋国位于()A.①B.③C.⑤D.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本题考察分封制下重要诸侯国的地理方位,结合所学知识,①是指燕国,③是指鲁国,⑤是指楚国,⑥是指晋国,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4.中国古代封建官制取代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官吏的选拔途径B.君主控制用人权C.扩大了统治基础D.实现了选贤任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题干中“封建官制取代世袭制”的设问,主要从封建社会的用人方面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其中“取代”隐含着封建社会用人制度的开端,故答案选B。AC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5.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A.秦始皇非常勤政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皆决于上“,说明事无巨细,全部由皇帝来决定。皇权得到了加强,中央集权得到了巩固,这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故选B项。AC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制度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排除D。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6.在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用泥制陶的事实D.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学生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本阅读并获取历史信息,秦朝已经统一了,所以排除A。B项,因其不能通过题干反映出来;再通过封泥为泥块而非陶排除掉C项;D项符合题意,能反映出秦实行郡县制史实,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7.在出土的秦代砖文中有这样的记载,“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