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十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3.29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VIP免费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十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3.29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1/6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十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3.29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2/6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十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3.29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3/6
(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十三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13.29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新人教版【高考题组】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2015·安徽文综·T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解析】选A。由田子方和魏太子对待对方的态度、田子方认为“贫贱者”应当骄傲和“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的解释看出,士人得到诸侯国的重用,故A正确。“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表明士人重视功名利禄,故B错误。由文士田子方(臣)对魏太子(未来的君)的态度看出,森严的等级已遭破坏,忠君思想并未形成,故C、D两项错误。2.(2015·山东文综·T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解析】选C。西周时制礼作乐的周公在《尚书·酒诰》中第一次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的理念。古代的镜子称为“监”,周公要求为政者不要用水做镜子,而是要把人民当作镜子,时时对照、检查自己,反省为政的得失,这说明在西周时期已经产生了“民本”思想。3.(2015·四川文综·T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解析】选B。“克己复礼”是春秋时期孔子所提出的主张,与题干的时间“战国中后期”不相符,另外,也不能反映思想融合倾向,所以A错误;“礼法兼用”是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该思想将儒家与法家的观点相融合,故B正确;“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主张,该观点没有融合其他学派思想,C错误;“选贤举能”是战国时期墨家的思想主张,该观点也没有融合其他学派的思想,故D错误。4.(2015·海南单科·T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解析】选B。重农抑商是法家的思想主张,儒家并不主张重农抑商,A错;儒家主张通过“正名”和德治维护社会等级秩序,法家主张通过严刑峻法来维护社会秩序,故B正确;厚古薄今是儒家的思想,而法家主张社会变革,反对儒家的厚古薄今,C错;重视道德和人伦是儒家的主张,而法家没有,故D错。5.(2014·山东文综·T1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是兴办私学的影响,涉及的是教育,联系春秋以前“学在官府”的状况,与题干表述直接对应的是A。教育的普及没有触及宗法制与分封制,因此B、C与题干无关。当时与诸侯争霸需要最直接的应该是军事,D排除。【拓展延伸】正确认识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6.(2014·海南单科·T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解析】选B。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礼制观念并没有淡化,故A错误;从礼、刑相为表里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故B正确;依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C错误;该思想促使儒学地位独尊,不是动摇,故D错误。7.(2014·海南单科·T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十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3.29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慧源书店+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