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十四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14.3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高考题组】考点一文艺复兴1.(2014·江苏单科·T13)“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解析】选D。从“佛罗伦萨”“人文主义”判断这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主张追求自由幸福和享受。A、B材料中没有体现,错误。文艺复兴并不反对虔诚信仰上帝,C错误。D符合题意中对教会安于清贫的抨击。2.(2013·广东文综·T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解析】选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是表现人性美、表达人物内心的。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是揭示社会现实的。法国印象主义画家是表现光与色的。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是夸张的,是表现人的苦闷的。3.(2012·福建文综·T19)15世纪学者费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解析】选B。具体分析如下: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希腊罗马文化兴起于古代,而不是15世纪错误B古典文化的复兴,符合15世纪文艺复兴的时代特点正确C欧洲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的德国错误D启蒙思想传播于17、18世纪错误【拓展延伸】文艺复兴的影响(1)进步性:①经济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扩张注入精神活力。②政治上,动摇了罗马教会的权威,对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起推动作用。③思想上,打破宗教神学的桎梏,促进思想解放,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2)局限性:仍局限于宗教内容;过分推崇人文主义,造成个人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题材大多取自《圣经》,未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考点二宗教改革4.(2014·海南单科·T10)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解析】选C。据题干“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可知是对教皇统治宗教信仰方式的严厉打击,故C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基督教会信息,故D错误。5.(2013·上海单科·T12)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西欧社会的转型C.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D.整体世界的形成【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15至16世纪西欧出现了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世俗的君主权力不断加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抨击了封建教会的精神独裁和封建专制制度,解放人们的思想,西欧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故选B。6.(2012·广东文综·T1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解析】选C。关键信息:“马丁·路德”“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本题要求回答马丁·路德和教皇代表的分歧所在。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同上帝对话,信仰即可得救,教会代表认为《圣经》容易被人曲解,个人的得道要依赖于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所以他们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谁掌握《圣经》的解释权。材料没有涉及教会腐败问题,排除A,很明显也可以排除B,D《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是没有分歧的。7.(2013·浙江文综·T39)(节选)1750-1850年是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