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第一节基础知识一、含义与意义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包括翻身法,起床法,移向床头法,从卧位到坐位、从坐位到站位、轮椅与床、轮椅与坐便器之间的转移等。二、生物力学原理1.支撑面及其调节支撑面也称为基面,是指支撑一件物体的底部平面,支撑面越大,物体就越稳定。2.重心与重心线物体的重心中心是物体的平衡点。人体的重心位于第2腰椎。重心线垂直穿过重心点。3.搬移与重心线的关系当身体继续前屈时,重心线向前移动,重心线落在基地面以外,会造成不稳定姿势,若以这种方法扶起患者对双方都有危险。4.应用躯体力学的原理转换患者的正确姿势(1)双脚分别向前后及外侧分开,屈曲膝部,维持重心线于基面范围内,以避免腰背损伤并可保持平衡,用这种姿势转换患者较为容易。(2)被转换的患者与治疗者的身体一起转换时,利用股四头肌的伸膝力量而不是单纯的靠腰背肌力量站起来。(3)在转换过程中保持腰背挺直而屈膝蹲下,这种方法可避免治疗者扭伤腰背,保护自己。三、分类1.主动体位转移是指患者不需要任何外力帮助,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和生活活动的需要,或者根据治疗、护理以及康复的要求,通过自己的能力转换移动,使身体达到并保持一定的姿势和位置2.助动体位转移是指患者在外力协助下,通过患者主动努力而完成体位转变的动作,并保持身体的姿势和位置。3.被动体位转移是指患者依赖外力搬运变换体位,并利用支撑物保持身体的姿势和位置。四、注意事项1、根据需要,选择适当体位及转移的方式、方法、范围等。2、转移前,向患者家属说明转移的要求和目的,取得家属和理解和配合。3、转移中,应做到动作协调轻稳,不可拖拉,并鼓励患者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残存能力,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协助。4、转移后,确保患者舒适、稳定和安全,并保持肢体的功能位。5、尽量让患者独立完成体位转移,被动转移应作为最后选择的转移方法。6、残疾较重和认知障碍患者,不要勉强进行独立转移活动。7、转移距离过远时,难以依靠一个人的帮助完成,转移频繁时,不便使用升降机。五、适应症与禁忌症1.适应症(1)辅助的转换训练适应症脊髓损伤、脑血管意外、脑外伤等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肢体部分或完全瘫痪,完成转换动作相关的主要关键肌肉的肌力低于2级,无法完成独立转换和生活自理的患者。(2)独立的转换训练适应症脊髓损伤、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脊髓灰质炎等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肢体部分或完全瘫痪,完成转换动作相关的主要关键肌肉的肌力达到2-3级,要求恢复独立转换能里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2.禁忌症(1)辅助的转换训练禁忌症合并其他情况,如骨折未愈合、关节不稳或拖尾、骨关节肿瘤、重要脏器衰竭、严重感染和其他危重情况等。(2)独立的转换训练禁忌症合并较为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训练者,其余同续他人帮助转换的禁忌症。第二节仰卧位向侧卧位的翻身训练一、脊髓损伤患者的翻身训练1.患者仰卧,头、肩屈曲,双上肢伸展上举、对称性摆动,产生钟摆样运动。向左侧甩动,使右上肢越过身体左侧,以获得下一步向右翻转所需的动力。2.再屈曲头、肩,双上肢迅速从左侧甩向右侧。3.借助于上肢甩动的惯性使躯干和下肢翻成俯卧位。4.将左前臂支撑于床面并承重,右肩进一步后拉,使两侧前臂同等负重。5.将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二、偏瘫患者的翻身训练1.独立翻身法(1)偏瘫患者从仰卧位到患侧卧位:患者仰卧,双侧髋、膝屈曲,双上肢Bobath握手伸肘,肩上举约90°,健上肢带动患上肢先摆向健侧,再反方向摆向患侧,以借摆动的惯性翻向患侧。(2)偏瘫患者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患者仰卧,健足置于患足下方。双手Bobath握手上举后向左、右两侧摆动,利用躯干的旋转和上肢摆动的惯性向健侧翻身。第三节卧位向坐位的起坐训练一、卧位与坐位转移法1、独立坐起1)偏瘫患者独立从健侧坐起①患者健侧卧位,患腿跨过健腿。②用健侧前臂支撑自己的体重,头、颈和躯干向上方侧屈。③用健腿将患腿移到床缘下。④改用健手支撑,使躯干直立。2)偏瘫患者独立从患侧坐起①患者患侧卧位,用健手将患臂置于胸前,提供支撑点②头、颈和躯干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