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作者介绍叶永烈(1940—)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影响较大。还著有《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和蒋介石》《星条旗下的中国人》等传记。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传记文学家奖”。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于2002年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5年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以为奇。•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里的“?”号和“!”号,它们各指的是什么?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最后把“?”拉直成了“!”,找到了真理。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对于这样一个道理,一个观点,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它的?第一件写的是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件写的是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偶尔发现紫罗兰溅到盐酸会变红色,最后发明了石蕊试纸。第三件写的是奥地利的一位医生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眼珠转动和做梦的关系。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人物发现现象不断发问找到真理谢皮罗教授洗澡水的漩涡。为什么总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旋涡的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有关。波义耳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紫罗兰中的什么成分遇盐酸会变红?发明了酸碱试纸。奥地利医生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才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因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形象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