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2019·德州高三期末)下面所列内容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事件是()·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的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解析:选A。由框内所列内容可判断该历史事件为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以后,洪秀全把基督教义同中国的儒家思想、大同思想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以反清革命为斗争目的,故选A。2.(2019·全国Ⅰ卷“超级全能生”高三联考)近代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给清政府造成了巨大打击,加速了它的衰落和败亡。在此意义上,太平天国运动()A.标志着旧式农民战争的结束B.标志着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C.削弱了清朝政府的集权统治D.具有了工业文明的时代气息解析:选C。根据材料“太平天国起义给清政府造成了巨大打击,加速了它的衰落和败亡”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故C项正确。3.(2019·南通模拟)“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总的说来……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这一评论提到的“文件”()A.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B.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C.激发农民阶级开展反帝爱国运动D.反映的是革命派民生主义的诉求解析:选B。据材料“消灭清朝农村社会……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可知,这一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它体现的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革命性的特点,同时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故B项正确。4.(2019·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一个稳定的中国对于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极为有利,因此英国决定维持清廷的存在并帮助它实现现代化,原先的中立姿态发生了变化——积极支持中国。随着这种政策的转向,英国()A.支持三国干涉还辽B.支持清政府镇压义和团C.支持清政府清末“新政”D.支持清廷镇压太平天国解析:选D。材料说的是英国为了贸易改变原来的中立政策,转而支持清政府,联系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英国为了维护其在长江流域的贸易权,积极支持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所以选D。5.(2019·福州高三质检)出现下表所示人口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据《大清会典》《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资料编制A.自然经济的解体B.列强入侵的破坏C.经济重心的转移D.江南战乱的影响解析:选D。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内乱导致江西人口减少,而随着1856年太平天国的由盛转衰,社会趋于稳定,人口转而增加,符合图示,故D项正确。6.(2019·惠州调研)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取决公论,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同时,规定行政部门不对资政院负责,行政部门若有侵夺资政院权限或违背法律,资政院亦无权直接纠弹或更有效地加以阻止,只能请旨裁夺。这反映了()A.清朝统治陷入危机B.君主立宪制已确立C.民主政治取得突破D.专制色彩依然浓厚解析:选D。结合题中关键信息“行政部门不对资政院负责”“行政部门若有侵夺资政院权限或违背法律……请旨裁夺”可知,此时资政院形同虚设,专制色彩依然浓厚,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资政院与君主立宪制属于不同的范畴,B项错误,排除;此时清朝统治依然是君主专制,C项错误,排除。7.(2019·北京海淀区期中)1911年5月,作为“预备立宪”的成果,清政府出台了一个皇族占多数的内阁,人称“皇族内阁”,立宪派的政治理想化为泡影,许多立宪派成员对清朝彻底失望。这一事态()A.促进了维新改良思想的传播B.推动了同盟会转向武装起义C.使立宪派成员淡出政治舞台D.有利于扩大武昌起义的声势解析:选D。联系所学知识,根据材料清政府组建“皇族内阁”,立宪派的政治理想化为泡影,许多立宪派成员对清朝彻底失望,可知人们转而支持革命派,这有利于扩大武昌起义的声势,故D项正确。8.(2019·孝义入学摸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