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测试卷(十四)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B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1.雅尔塔体系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美苏两国划分了势力范围B.苏联的参加C.反对法西斯,关注民主政治D.大国之间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对比平衡2.美国总统杜鲁门把他发动的“冷战”标榜为“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杜鲁门认为“冷战”的根源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B.苏联保障国家安全与美国称霸全球的碰撞C.二战后实力大大膨胀的美国试图控制苏联D.共同敌人法西斯被打败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3.1948年,一批输往欧洲的物资上贴有标签(右图)。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A.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署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D.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4.“共产党各种好斗的表现——捷克斯洛伐克的政变、柏林的封锁和希腊的连续不断的内战——使西方列强相信,有必要建立一些防御联盟体系……不过,很明显,西欧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便不可能得到保护。”这表明西欧()A.参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建立欧洲共同体C.参与建立亚太经合组织D.接受“马歇尔计划”5.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A.柏林危机B.实施“马歇尔计划”C.越南战争D.成立北约组织6.赵立行《欧洲文明史讲稿》认为:“在美苏‘冷战’的大格局下,世界文明围绕着冲突与发展两条线索展开。”对这一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A.美苏在势力交错的局部地区发生冲突B.美苏之间的冲突主要是非军事的对抗C.西欧国家为了与美苏争夺霸权走向联合发展的道路D.部分社会主义国家从追随苏联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7.20世纪60年代,中法的角色类似: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内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一个是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大家庭成员”。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关于推动中法建交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位大幅提升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法力图在外交上走独立自主的道路D.中法两国奉行“无敌国外交”政策8.某组织规定,参加它的国家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那么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A.联合国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不结盟运动D.欧洲共同体9.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谈及某外交重大成就时说:“我们打胜了国内的反动派。但是世界上还有反动派,就是我们国外的帝国主义。……我们需要有朋友……帝国主义者如果准备打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请好了一个帮手。”这一外交成就应是()A.确定“一边倒”外交战略B.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参加万隆会议,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联系10.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对这一原则认识的主要依据是它()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线11.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与文告中的“会议”直接相关的是()A.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达成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C.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D.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12.美国中央情报局从1958年开始评估中苏关系的发展趋势。其中1958年的评估报告认为,中苏的同盟是不可能破裂的。原因有三,一是中苏意识形态一致,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二是政治目标一样,都要走向共产主义;三是敌人一样,都是美国人这表明该报告()A.忽视了中苏意识形态的根本分歧B.正确预见了中苏关系发展的走向C.忽视了中苏两国国家利益的矛盾D.正确指出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