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二中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卷化学试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1.19世纪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A.提出了原子学说B.提出了分子学说C.发现了氧气D.发现了元素周期律2.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2011年4月4日权威发布: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地区空气中监测到来自日本核事故释放出的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131I。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13153I是碘的一种同素异形体B.13153I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C.13153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第ⅦA族D.13153I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5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周期表里,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B.碱金属元素的单质和卤族元素的单质熔沸点变化规律相反C.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原子半径也越大,元素的金属性也越强4.化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质量数为18的氧原子:OB.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C.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氯化氢的电子式: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机物和无机物有着绝对的界限B.易燃烧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C.不含氢的化合物也可能是有机物D.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烃就是烷烃B.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烷烃的熔沸点逐渐升高C.取代反应中可能有单质生成D.任何烷烃分子不可能为平面结构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B.离子化合物熔点高,加热一定难分解C.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D.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吸热反应不加热一定不能发生C.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D.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9.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人类使用照明设备,电能主要转化为光能C.生物体内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化上比在体外发生的一些能量转化更为合理、有效D.燃料燃烧,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10.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解决电力紧张问题B.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居民提供生活用热水C.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并回收石膏D.用杂草、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作家庭燃气11.氢氧燃料电池已用于航天飞机。以30%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这种电池在使用时的电极反应如下:2H2+4OH—-4e—==4H2O,2H2O+O2+4e—==4OH—。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2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供电时总反应为:2H2+O2==2H2OC.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100%D.产物为无污染的水,属环境友好电池12.下列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B.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C.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D.一定条件下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13.关于氢键及范德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键比范德华力强,所以它属于化学键B.沸点HF>HI>HBr>HClC.氢键的形成减小了氨的溶解度D.H2O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H2O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所致14.下列实验不能作为判断依据的是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钠和镁金属性强弱B.在MgCl2与AlCl3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判断镁与铝的金属性强弱C.硅酸钠溶液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判断碳酸与硅酸的酸性强弱D.比较等浓度HClO和H2SO3的酸性强弱,判断氯与硫的非金属性强弱15.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2mol/L的盐酸的烧杯中,同时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10℃20mL3mol/L的X溶液B.20℃30mL2mol/L的X溶液C.20℃10mL4mol/L的X溶液D.10℃10mL2mol/L的X溶液16.在一定条件下,RO与R-可发生反应:RO+5R-+6H+===3R2+3H2O,下列关于R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元素R位于周期表中第ⅤA族B.RO中的R只能被还原C.R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D.若1molRO参与该反应,则转移的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