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旧人教一轮复习宋元(5):元朝的统治一、蒙古的兴起发展1、蒙古兴起(1)起源:蒙古草原,蒙兀室韦发展为蒙古族;(2)概况:12世纪中后期,蒙古各部长期“争战不已”;2、蒙古统一:项目基本概况统一概况铁木真结束蒙古混乱局面,统一蒙古草原;必要性①蒙古各部长期混战不休;②反抗金朝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重要作用①统一蒙古草原,为以后征战和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②结束长期分裂混战局面,是蒙古历史的进步;3、蒙古汗国建立(1)建国标志:1206年,斡难河源大会,蒙古贵族公推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2)建国认识:①标志蒙古族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②助长了蒙古统治阶级的掠夺和剥削贪欲;4、成吉思汗的征战二、元朝统治的确立1、元朝建立(1)建号: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2)定都:1272年,忽必烈定都燕京,称为大都(今北京);※提示:①定都大都,意味着元朝统治中心向中原转移;蒙古汗国的征战俄罗斯中亚印度河流域西夏金朝向西向南对内对外②标志着蒙古族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转化的完成;2、元朝统一全国(1)统一进程※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多个民族对峙并存的局面,是我国历史第四个大一统王朝。(2)实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战乱,人心渴望统一,统一是必然趋势;②蒙古统治集团强烈的掠夺欲望和掌握强大的武装力量;③运用了正确的统一战略战术;④南宋等政权的腐朽没落;(3)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①结束了唐朝中期以来分裂、对峙、动荡的政局,奠定了元明清长期的国家统一局面;②促进了蒙古族的封建化和社会进步;③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④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⑤为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南宋抗元斗争(1)抗元英杰①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崇高的气节和宁死不屈的精神);②张世杰:③陆秀夫:1279年,背负南宋幼帝在广东投海而死;(2)抗元地点:东南沿海一带;(3)斗争性质:反抗蒙古贵族民族压迫的正义行为;蒙古汗国1206年元朝1271年西夏(1227年)金朝(1234年)吐蕃(1246年)大理(1253年)南宋(1276年)(消灭)(招降)(消灭)(消灭)(征服)三、元朝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元朝版图:疆域空前辽阔;(1)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多方面的联系;(2)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3)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疆域;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发展条件①空前辽阔的疆域,为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创造了便利条件;②各民族的活动范围空前扩大,往来异常频繁;③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基础;(2)发展表现①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边疆地区,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开发了边疆经济;②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加强了民族融合;③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女真人与汉族融合,元朝时已视为“汉人”;④唐朝以来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长期在我国和汉族、蒙古族、畏兀儿族杂居、通婚,在元朝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⑤元朝时期,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在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⑥忽必烈请八思巴创制蒙古文字“八思巴蒙字”;四、元朝的行省制度1、实行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元朝统治;2、具体表现项目基本概况中央机构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行使宰相职权;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直辖区域范围:直接管理河北、山西、山东三大地区;目的:为有效控制地方;枢密院掌管军事,为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西藏为宣政院辖区)地方制度行省制度概况元朝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官员由中央委派,管理地方;主要行省辽阳行省:辖治东北地区,直至库页岛;元朝常设10个行省;岭北行省:为最大的行省;意义①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②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政治制度上得到保障;★巩固训练1、(2009年安徽文综12)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