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三现代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及文明演进的历程第三步专项训练1.(2015·四川宜宾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民主集中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弊病”可知这个制度应该属于政党制度,故D项正确;A项属于国家根本政治制度,B项属于民族制度,C项属于国家机构的根本组织原则,都不符合题意,故A、B、C三项错误。2.(2015·广东揭阳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二次模拟)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上海市政府出台一项措施,“具体规定是每四周上映国营片、苏联片各百分之廿五,大部分影院上映的英美片每四周不能超过百分之廿五,其余时间则上映私营国产片”。这一项措施()A.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体现B.出台于50年代初期C.出台于80年代初期D.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体现解析:选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是营造文化科技领域自由气氛,而材料对影片放映有严格限制,不是“双百”方针的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上映苏联片较多,是受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影响,故B项正确;从材料“国营片”信息可以判断是改革开放以前,20世纪80年代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营改为国有,故C、D项错误。3.(2015·湖北七市教科研协作体4月高三联合考试)文件一:“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合作社或个人”;文件二:“应当对企业的实有财产进行估价,以确定公私双方的股份……由人民政府主管业务机关所派代表同私方代表负责经营管理”;文件三:“开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由外商提供设备,由我国工厂按对方的要求进行加工或装配,成品交给对方销售。”以上材料说明其经济活动()A.都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B.都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C.都是对原先体制的继承与发展D.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曲折解析:选A。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公私合营、改革开放的决策。文件一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文件二是三大改造时期的公私合营,文件三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来料加工贸易。国家资本主义指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资本主义经济。三个文件都体现出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故A项正确;文件一、二实施的时候,计划经济尚未形成,文件三也只是冲击了计划经济,不能说突破,故排除B。三个文件都不是对原先体制的继承与发展,排除C。文件一、二不能体现改革开放,排除D。4.瑞士学者皮埃尔·莱曼的《我眼中的中国》把中国形象分成这样几个时代(如图),这种认识主要是基于()①所处的时代、社会或政治地位的影响②西方对中国长期的敌对态度③中国的不同时期外交政策变化而变化④国际地位的提高而不断改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D。本题考查20世纪50—80年代中国形象变化的原因。据材料可知中国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形象,主要源于所处的时代、社会或政治地位的影响,故①正确;70年代和80年代不能体现出西方对中国长期的敌对态度,故②错误;材料信息中中国形象的变化与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关系,主要还是综合国力的增强,故③错误,据材料可知中国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形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形象大大提升,故④正确,故D项符合题意。5.(2015·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各有千秋,对此人们各有说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营经济或称国营经济,古已有之。而1862年太平天国革命结束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又陆续办起了中国第一批大机器生产的近代公营企业。到上个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成立资源委员会,对全国军事、国际关系、教育文化、财政经济等进行调查研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