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2022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涕泪、巫峡、襄阳。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教材重难点: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前,老师先让同学们猜个谜语: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诗人,大家称他为诗圣,一生写了许多诗,流传至今有一千五百余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的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不但内容丰富,而且洋溢着爱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也被推崇为“诗史“。猜出来他是谁了吧?有关杜甫,谁对他还有进一步的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板书课题。二、新授。1、回忆学诗的方法。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示儿》,大家想想,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来学的?这首诗我们也按这样的步骤先读再结合注释来解释再来有感情的读感悟作者的感情。2、读诗。a、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b、抽读,注意停顿。c、再读。3、理解诗意。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读懂作者的感情,读到作者的心中去,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交流解释的方法。就按照同学交流的方法来理解诗的意思。a、流诗意。聪明的孩子谁来展示你们的才华,读懂那句就说那句。b、生说诗意,随机指导单个字的意思:妻子、涕泪、喜欲狂、青春、漫卷。C、说整首诗的意思。d、同桌两个人对着说说诗意。4、感悟作者的感情。a、诗意理解了,大家有没有读懂作者的感情呢?下面我要考考大家。如果说《示儿》这首诗以悲做基调,那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从那些词语和诗句看出杜甫的高兴?b、学生交流。c、大家知道为什么杜甫这么高兴吗?d、师出示收集的有关安史之乱的资料,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e、出示杜甫回乡的线路图,了解杜甫的家乡住址及流落他乡的住址。f、现在大家知道杜甫为什么“喜欲狂“了吗?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位杜甫,谁来描述一下?g、进一步加上动作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5、两诗比较进一步感悟感情。同学们回想一下《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对,这两首诗无论是喜还是悲,都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陆游临终叮嘱儿子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是爱国之情,而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样的激动和欣喜,不仅仅是自己可以结束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面受战乱之苦。三、拓展。推荐杜甫的《归雁》和《月夜》让学生读,进一步感悟杜甫的爱国感情。四、板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收蓟北一一喜欲狂涕泪、漫卷诗书……爱国之情。2022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2一、谈话引入,品味《春望》同学们,在我国诗坛上有一位诗人与李白齐名,被尊为“诗圣”他的诗被人们称为“诗史”他是谁?你对杜甫了解多少?能背一首他的诗吗?教师进行主动点评:诗中或写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或表现出一个悠然、自在的杜甫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无限喜爱,或体现杜甫关心时事、战争题材的诗数量很大,或表现杜甫珍爱亲情等反映诗人才华出众、品质高尚,其诗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一些佳篇名句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如《望岳》中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很多人的座佑铭;揭示统治阶级腐败和人民苦难的警世之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老师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杜甫的诗。《春望》就是其中的一首。教师出示《春望》及注释,并自己乐读。同学们,从诗中你体会到杜甫当时怎样的心境?教师概括:这是诗人目睹昔日都城长安城垣破败。杂草繁芜的凄凉春景而创作的表现诗人面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气愤和对安史叛年暴行的无比痛恨。大家知道“安史之乱”吗?请学生来谈一谈。(安史之乱公元755-763年,指的是安禄山,史悬明反叛唐玄宗的一次内乱)教师出示课件并讲述: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述“安史叛年十年残暴,每到一处就抢掠民财,烧毁房屋,甚至把杀人当作儿戏,叛军进入长安后,大抢3天,长安成了一片火海。在安禄山军队的暴行下,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镇村庄变成了一片瓦砾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