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邮轮旅游消费者感知研究基于网络文本数据分析邮轮旅游始于20世纪60年代,近年来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中最活跃的产业之一。2006年国际邮轮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此后十余年邮轮旅游逐渐成为中国旅游新业态,近年来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我国邮轮远程航线的选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2017年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连续发布的《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都明确指出支持发展邮轮游艇等水上旅游产品、拓展国内国际邮轮航线、打造邮轮港口至城市一体化旅游线路,并预计到2035年我国邮轮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市场之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市场。CCYIA数据显示,2006~2018年,中国邮轮港口接待邮轮总量达到6783艘次,接待出入境游客量达到2302.29万人次。2018年中国邮轮港口接待出入境游客量较2006年增长约12倍。2009~2016年,中国港口游客接待量的增长率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但是2017~2018年中国港口游客接待量增长率下降趋势明显(见图1)。2018年中国邮轮港口接待邮轮976艘次,同比下降17.3%,接待出入境游客量为488.67万人次,同比下降1.38%。其中,接待母港邮轮898艘次,同比下降15.4%;接待母港出入境游客量471.42万人次,同比下降0.58%。邮轮旅游发展出现“拐点”,产品面临转型升级。在这一关键时期,探讨邮轮旅游消费者的感知将有助于邮轮公司、港口调整供给结构,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对邮轮旅游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图12006~2018年中国港口游客接待量及增长率变化趋势一文献回顾(一)概念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对邮轮旅游做出如下描述,“邮轮旅游,是指以船舶为主要旅游目的地和交通工具,为旅客提供海上游览、住宿、交通、餐饮、娱乐、岸上观光等服务的旅游活动”。张言庆等认为,邮轮旅游是一种以大型豪华游船为载体,以海上巡游为主要形式,以船上活动和岸上游览为主要内容的高端旅游活动。[1]邮轮旅游区别与其他传统的旅游方式,最大的特征是邮轮本身作为旅游目的地,是一种现代化的高端复合型旅游产品。游客感知是人们通过感官对旅游对象、旅游环境条件等信息所获得的心理认知过程,是旅游者将外部的旅游信息转换为自身内部思维的过程。李霞等指出,邮轮游客感知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环境、服务等等。[2]游客感知是对邮轮旅游产品供给情况最直接的评判,其感知程度会直接影响游客行为,对邮轮旅游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据此,本研究认为邮轮旅游消费者感知指旅游者在邮轮及岸上完成一次完整的邮轮旅游活动时所能感知到的总体利益与其在购买该邮轮旅游的产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总成本进行权衡后而对供应商提供的邮轮旅游产品或服务体验效用做出的总体评价。(二)国内外文献研究概况运用CiteSpace科学文献软件分析邮轮旅游与游客感知相关文献信息知识单位。以中国知网的核心期刊、CSSCI及WOS核心库为数据源检索文献。国内对于邮轮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少,因此设置检索时间区段为不限,中文检索采用“邮轮”并含“旅游”作为主题词,外文主题词为“cruisetourism”,共检索出中文文献113篇、英文文献318篇。以游客感知作为研究主题,文献检索的时间区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中文检索以主题“游客”并“感知”进行检索,共获取635篇相关文献;外文采用“touristperception”为主题词检索,得到国外文献数量为1993篇。1.邮轮旅游研究历时性演化分析从图2邮轮旅游论文的时间分布来看,国外在WOS核心数据库所能检索到的文献最早发表年份为1992年,但一直到1999年该类文献总量只有5篇,其余均为2000年及以后发表的文献,2008年以后文献数量增长极为迅速,这与国外邮轮旅游市场持续扩大、游客对高端复合型旅游产品的需求激增引发学界关注有关。而国内邮轮旅游研究相对滞后,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近几年对邮轮旅游的政策大力支持,辅以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广泛传播和新兴游客市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邮轮旅游形成认知,相关研究亟待跟进。图21992~2018年邮轮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