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概要精品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中国当代文学概要绪论一、关于“当代文学”的命名二、当代文学的渊源左翼文学,尤其是解放区文学,是当代文学的主要渊源。三、当代文学的分期:一、1949——1978:用权威意识形态逐步规范文学的时期。二、1978——1989:文学努力挣脱权威意识形态束缚的时期。1989——今:四、教学目的及参考书掌握当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过程,掌握基本的文学史知识,对重大的文学现象、思潮及主要的作家作品有较深入的了解。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北京大学张振金《中国当代散文史》人民文学洪子诚《中国当代新诗史》北京大学李扬《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上海社会科学院陆贵山《当代文艺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当代文学作品选精品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文学评论》、《小说评论》、《当代文坛》、《南方文坛》、《当代作家评论》等第一编50—70年代的文学第一章文化制度与文学思潮一、文代会、文学组织与“文学新方向”的确立。1949.7.2日至19日,在北平召开了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总结五四以来的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确立了新时代的为工农兵服务,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文艺总方针。成立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1953年9月改名为中国作家协会)。1953年9月23至10月7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二次文代会1960年7月22至8月13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三次文代会二、文学批评和批判运动(一)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4年对《红梦楼》研究思想的批判。这次批判的核核心问题是如何在学术研究领域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文艺观取代的胡适、俞平伯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唯心论的影响。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评。还有一些其他的批判运动。(二)对文学批判运动的分析精品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对电影《武训传》和对胡适的批判,仍是为了消除“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影响。大部分批判还是左翼文学内部矛盾的继读。周扬和胡风文艺理论的异同。三、文艺政策的不断调整1956年6月,经过毛泽东修改定稿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表。1957年4月开始整风,大规模“反右”。文艺界的“反右”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对“丁陈反党集团”的批判,二是批判“百花”文学。1960——1962,文艺政策也有所调整。四、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第二次文代会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34年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被正式列入苏联作家协会章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作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象。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局限:1、把社会主义实现主义作为整个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必然挤压其他创作方法的自然存在。2、强调歌颂英雄人物,不可必免地将英雄人物拔高和神化。3、强化了对文学和政治的关系的简单化和绝对化的理解。精品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在第三次文代会确立。革命浪漫主义被直接解释成革命理想主义,被理解为随意抒发超越历史的狂热和幻想,脱离了现实主义。第二章诗歌一、当代新诗道路的选择当代新诗道路的选择,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为当代新诗确立艺术规范。一是对新诗历史进行重新评估,区分不同诗人、流派和艺术构成的不同位置。藏克家《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有关新诗艺术道路的选择上,个体、自我与公众生活、集体意识的关系,是核心问题。二、诗人的类型分析按“年龄”、“世代”分,有“老诗人”、“青年诗人”等说法,从40年代生活区域形成了一种模糊却重要的是个群体现象,有“国统区诗人”和“解放区诗人”的区分,还有“工农兵诗人”(相对于专业的知识分子的)、“少数民族诗人”(相对于汉族诗人)。三、新诗的“当代形态”(一)、叙事诗的繁荣。(二)、政治抒情诗成为居主导地位的是个潮流。(三)、“半自由体”(半格律体)成为主要的形式。四、“老诗人”的艺术困境精品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