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记金华的双龙洞叶圣陶双龙洞,位于金华,离城约13公里,海拔520米。千百年来人们誉为“水石奇观”。双龙洞由内洞和外洞组成,外洞面积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外洞洞底平坦,洞内石壁上钟乳石和石笋纵横交错,从外洞进入内洞须经此小穴逆水而行,洞穴宽3米余,仅容两只小船并行进出,水面离穴顶30余厘米,欲进入内洞,必须平卧船中,仰面擦崖而过。内洞面积2000多平方米,洞底崎岖不平,洞顶高低起伏,洞内钟乳石、石笋比比皆是,奇形怪状,灯光辉映,宛若置身于“水晶龙宫”。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本文节选自《小记十篇》中的《游了三个洞》。叶圣陶自读提示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明白词语的意思。3边读课文边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词语4给文章划分一下段落。盘曲而上杜鹃油桐一簇或浓或淡明艳溪流时而突兀森郁聚集拥挤孔隙并排仰卧臀部稍微撞破一团漆黑额角蜿蜒变化多端石笋石钟乳多音字多音字zhuǎn(zhuǎn(转折转折))转转zhuzhuààn(n(一转一转))xxìì关系关系系系jjìì系鞋带系鞋带qūqū(弯曲)(弯曲)曲曲qǔqǔ(歌曲)(歌曲)diàodiào(调子)(调子)调调tiáotiáo(调节)(调节)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这篇游记按游览顺序来写这篇游记按游览顺序来写:(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全文分为几段第一段(1自然段)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第二段(2-3自然段)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第三段(4自然段)描写外洞第四段(5自然段)描写孔隙第五段(6-7自然段)描写内洞第六段(8自然段)出洞开头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时间)(人物)(地点)(事件)默读默读1-31-3段,思考段,思考((11)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景色?)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景色?(请用:“(请用:“﹏”﹏”画出来)。画出来)。((22)“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感到“眼)“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感到“眼前一片明艳”?前一片明艳”?((33)溪水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水为什么会变换调子?这溪水是从哪里流出来的?这溪水是从哪里流出来的?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也时时变换调子。1、请找出这句话中的两对反义词。宽——窄急——缓2、模仿造句:请用“时而…时而…时而……”写个句子。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段内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段内容,看看作者在途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画出你看看作者在途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1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精神。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精神。((22)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在加)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在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33)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而变换调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而变换调子。子。映山红油桐新绿洞口高宽外洞大外洞外洞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孔隙”的特点是“窄、矮、小"。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来:(1)船大小的描写(2)对进洞方式的描写(3)对自己感受的描写孔隙一段的写作特点:通过描写船小及作者的感受写出孔隙的特点。(借其他事物描写本事物)http://www.xj5u.com/xj_admin/xj_bianjiqi/Edit/uploadfile/2010062339276877.jpg黄龙青龙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