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第二阶段性总结南店中心完小上头地小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前提和动力,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加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让他们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本学年我校继续以《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培养》为课题进行研究。根据课题研究方案,我们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探讨,经过第二阶段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如下:一、提高教师参与度,构建阅读网络一个健全的组织网络,是课题有效研究的有力保障。为了确保我校课外阅读活动的有力开展和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制定了相应的课外阅读活动方案,各班级在学校制定的阅读方案的引领下,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二、丰富学生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为了抓好课外阅读,我校针对一些学生不愿意读书的实际情况总结原因:一是农村小学的孩子文化知识起点低,底子薄;二是家长不注重物质投资;三是辅导时间少。这对于综合素质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居于这些原因,要想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必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1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得到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兴趣。于是,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一)积极参比赛,增强阅读意识。我校十分关注的有关语文阅读方面的赛事,每次机会都牢牢抓住,鼓励学生大胆、广泛的参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校注重以点带面举行,所有这样的比赛,我们在开展的时候,组织相关年级全体学生参与。从读书的方法指导,到校内初赛的认真策划举行,都经过深思熟虑。确保学生读书的效果有很好的展示。(二)师生共读,形成气候。学校号召全校师生“每日三读”,与文学名著对话,与文学名师对话,与课堂教学对话。勤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用书荡涤心灵,用书丰富人生,让书成为人的宝贵财富,让书成为自己的最知心朋友。在此基础上,首先是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端正读书目的;其次是当好学生课外阅读的“导航员”。让学生“能进能出”,不仅把学生带进课外图书浩瀚海洋中,而且不至于沉迷于课外书中,而影响正常学习,因此,必须解决读什么书的问题。三是鼓励学生应用于实践。把从课外书中学到的知识和写作技巧运用2于作文、手抄报、黑板报,再让学生本人讲心得写体会,进行表彰和鼓励,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在平时日记或作文中写得文笔优美、选材新颖的文章向各类报刊杂志投稿,学生的文章能够刊登,更能激起众多同学的阅读兴趣。尤其是我校校刊《阳光少年》的出刊,更为我校课题研究提供了成果展示的平台。(三)书香弥漫,营造氛围。在研究过程中,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并结合我校开展的“书香校园”活动,开展了下列活动:好书推荐、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学生的读书体会、摘录的精彩片段,开展“书香少年”“课外阅读之星”“诵读之星”“书香班级”评选活动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为切实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本学期开10月份是我校的读书月活动。读书月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计划有组织地举办了读书知识小报比赛、读后感征文竞赛、读书笔记展览、演讲赛、经典诵读竞赛等活动,营造了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师生读书的浓厚兴趣,促进了三、拓宽研究面,优化研究效果为了立项课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效果更好,我们还将村小的教师以及非语文学科的教师吸收为课题组成员,以寻求协调研究,共同进步,均衡发展,有效提高了村小教师和非语文学科老师的科研水平教研水平。从而3更加有利于提高整个教育教学质量。在平时研究过程中,我校加强教科研的日常管理,杜绝了“假、大、空”现象,提高了课题管理的实效性。四、取得的阶段性成果1.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在课题研究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