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头式”议论文写作一、关于“由头”议论性散文中,有些文章往往由由一个故事(事件、人物)引出,然后围绕这个事件(或人物)生发开去,表达自己的见解,一般有较强的文学性(与杂文近似)。有人称之为故事由头式构思法,或曰杂感式方法,又有人戏称为“一个材料打天下”。这个“由头”一般是一个故事,或一件事,或一个人。这种写法可以是从这个“由头”出发,围绕“由头”作评说,最终是要阐释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可以把它当成一个“触发点”、“引子”,解题发挥,揭示出“由头”所蕴含的内涵,引出文章要论证的话题或观点即可。二、如何设计“由头”(一)“由头”可以是小事细节从现实生活中的小事、细节写起,往往自然、真实,易获得读者的亲近感。如去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站在邮局的门口》的开头:前些日子,朋友要我寄张照片给他。于是,我便欣然前往邮局。走到邮局,我呆住了,邮局门前冷冷清清,无一人进出,我陷入了深思……文章由邮局门前的“冷清”、“无一人进出”写起,引发“我”对科技发展时代的思考:人们由以前的写“信”到今天的“短信、E-MAIL、QQ”。这个触发思维的“由头”选得很合适,便于思维的展开。再如高考优秀作文《国语失落症猛于虎》的开头:家里的电脑不幸染上病毒。母亲对着黑屏上一个个冷漠的英文字母直眼瞪着。我回家修好电脑后,她还一直抱怨:净是些ABCD,难道就没有全中文的电脑吗?作者叙述了一件小事:电脑坏了,母亲抱怨没有全中文的电脑。由此反思现实,进而引出相似事件的叙述:作者下楼买书,书店《教你如何学英语》之类的书籍让人眼花缭乱,出了书店门的邻人在和别人用英语打招呼……(二)“由头”可以是启人深思的事物客观事物、自然现象中常常隐含着人生哲理。以此作为“由头”,可以更为直观、生动。如《陌上花开缓缓归》的开头:作家席慕容曾有一篇文章叫做《羊蹄花》,我很爱看,作者笔下的羊蹄花是一种远看一种味道,近看却有另一种味道的独特的花。作者由羊蹄花“远看一种味道,近看却颇有另一种味道”的特色说起,由此联想到人生,“有时也需要换个角度重新认识”,进而分析“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原因,议论深刻,最后水到渠成,收束全文:“我不禁又想到羊蹄花,那个不管你用什么角度去看它都会给你带来新意的花。人生也是这样,从不同角度看,会带给你不同的历练与感受。”(三)“由头”可以是社会热点如果能从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一种潮流切入,往往能使全篇充满生气。请看太仓高级中学周麟芳同学所写的《由大师的“远去”说起》的开头:前不久,相声界大师级人物马季先生悄然离世。几天后,各大媒体纷纷刊登有关马季先生的文章。这时人们才知道,2006年是马季先生相声生涯的第五十个年头,逝世前不久他还获得了相声艺术的“终身成就奖”。人们也才真正认识到,离开我们的,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大师。文章从当时的一个热点事件——相声大师马季逝世谈起,通过回忆先生生前对相声界人才流失现状的担忧,引出有关“郭德纲现象”的看法。主体部分着重从两个方面具体说明为什么“郭德纲们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并一针见血地指出“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就此点展开说理,避免了泛泛而论。再如苏大附中马丹萌同学所写的《从“实话实说”说开去》的开头:不久前,“实话实说”被央视停播,对此,央视给出的解释是收视率低,曾经的主持人崔永元在回答记者所问时实话实说:“‘实话实说’是被模仿死的。”作者对一个热点事件——央视停播“实话实说”进行了深度思考,就崔永元的那句话说开去,反思“实话实说”盲目跟风,改版后成为山寨版的“艺术人生”、“鲁豫有约”,进而提出要坚持自己的核心宗旨,再联想到人生哲理。文章条分缕析,娓娓道来,令人信服。(四)“由头”可以是经典中的片段古今中外,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文艺经典。这些经典经受了时间的淘洗,往往积淀着民族特质、人生哲理。如果能从经典中一个人物、一个片段写起,选取一个独特的角度,就能立论新奇,使读者叹佩不已。如高考满分作文《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的开头:我只是一个书生,所以难免有点书呆子气。每每看《西游记》,总觉得既然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