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报告一、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全会部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福建实际,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立足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立足开拓创新,实施项目带动,发展县域经济,推出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中心城市等重大举措;立足攻坚克难,及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预计全省生产总值6*3亿元,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99.10亿元,增长2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5.82亿元,增长14.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4%;外贸出口总额293.97亿美元,增长39.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可比口径为53.18亿美元,增长7.6%;财政总收入622.76亿元,可比增长18.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33.36亿元,可比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75.37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4*9元,增长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5.96‰。经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主要指标除价格指数外,均完成或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其中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年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是:(一)结构调整加快,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15.2%和10.8%。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16.9万亩、总产量增加23.3万吨,扭转连续六年下降的趋势;建成4个省级粮库和一批市县中心粮库,新增粮食储备能力6亿斤;省级130家龙头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7.69亿元,带动183万农户;建成26个农产品主产区检测检验项目;完成造林更新1*万亩,新增速生丰产林42.9万亩;综合治理17个重点旱片,建设11个大中型灌区及节水改造工程,加固一批病险水库;开工建设3个国第1页共12页家级中心渔港,建成12个二、三级渔港;扶持2*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47个山海协作示范项目建设;超额完成“造福工程”搬迁1.5万人任务。克服煤电油运紧张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工业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532.68亿元,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百家重点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全年发电量增长8%,用电量增长13.4%。铁路、公路、水路货运量分别增长14.3%、8%和20%。服务业加快发展,完成增加值2324.94亿元,比上年增加278.44亿元。通信、住房、旅游、汽车等消费活跃,通信业务收入192.69亿元,增长10.65%;商品房销售额354.5亿元,增长23.4%;旅游总收入550.74亿元,增长42.2%。利用国债资金和预算内资金扶持建设了41个“农改超”示范工程、44个职业介绍服务中心、50个示范性社区服务设施及20个大型农副产品流通设施。推进40个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示范项目和全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成一批现代物流项目和专业性物流配送中心。金融保险业继续发展。培育资本市场,5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募集资金逾12亿元。(二)实施项目带动成效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加强项目策划储备,加快项目审批,大力推进项目前期和建设工作。全省安排重点项目180个,比上年增加92个,投资总规模3348亿元,比上年增加1954亿元。在建10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8亿元,45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77个预备重点项目有26个实现开工。一批重大交通能源、产业项目上报国家审批。交通方面,*铁路福建段基本建成,*铁路开工建设,*铁路获批立项,福州火车站改造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高速公路福建段一期、漳龙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福建段二期(邵三)路基工程完成,龙长高速公路全线动工,浦南、泉三高速公路和厦门东通道通过国家审批。全省新增高速公路318公里,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提前一年实现各设区市4小时内通达省会城市的目标。连城机场建成通航。完成全省港口布局规划编第2页共12页制,建成厦门湾10万吨级航道,开工建设福州松下康宏码头、漳州招银港区7、8、9号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