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身边的“名师”学艺——教师自传叙事武汉市光谷四小程华渴望学习名师、亲近名师,是普通教师成长的最好最快的途径,可名师常常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还是本学校的教师,其中也不乏优秀的教师。特别是今年和低语组的14位老师一起学习,一起研讨,让我明白了:无需千里迢迢访名校、拜名师,只要有追求进步的意愿,身边就有丰富的“名师”资源。一陈美芳老师告诉我——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有妙招。在平时的组内听课活动中,我发现:个别班的学生仍然存在唱读习惯,他们在读书时,常常两字一顿,并带着长长的拖腔,就像过去的酸秀才那样摇头晃脑地吟读诗文。相比之下,陈美芳老师的学生朗读字正腔圆,读音准确;抑扬顿挫,断句正确;做到了声情并茂,打动了听课的老师。陈老师是怎样培养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呢?一次听课活动中,我有所发现。那一次,陈老师执教的是《梅兰芳学艺》,文中第二自然段,主要是表现梅兰芳是如何勤学苦练的。重点句子是“为了练眼神,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在课堂上,陈老师信手拿起一把尺子,对学生们说:“孩子们,现在你们都是梅兰芳,老师手中的尺子就是鸽子,请你们开始练眼神吧!”说完,她就将尺子随意挥舞,学生们盯着尺子,眼神随尺而动。刚开始,学生们还面带笑容,觉得挺新奇。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有的学生已经开始嘟囔:“好累呀!”又过了一段时间,嘟囔声越来越多了,陈老师还是继续挥舞。又过了一会儿,已经有孩子开始拿手揉眼睛了。这时,陈老师走到一位已经停下的孩子的身边:“梅兰芳呀,你怎么停下了?为了练眼神,你不是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吗?”这个孩子沉默不语。这时,陈老师不失时机地问道:“你们刚才就练了这么几分钟,你们有什么体会?”有的说眼睛很累,有的说头很晕有的说眼睛很干,有的说很没有意思……陈老师接着问道:“梅兰芳可是常常这样练眼神,早上练、中午练、下午还练,此时你们想对梅兰芳说些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无一例外地都说到了梅兰芳很刻苦,要学习他的认真和坚持。接下来,再读“为了练眼神,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学生就读得非常投入,充满了对梅兰芳的敬佩。这一段的教学中,陈老师就采用了体验法朗读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体验文中人物的行为,来体会人物的品格或精神,再用读表现出来。对小学生来讲,如果纯理论地对其讲解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产生不了多大作用。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除了体验法,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比如示范法,就是教师示范读,学生跟着读;引读法,教师据教学的需要,可以先读一部分文字,学生接着往下读;情境法,创设一定的情境,并引领学生走进情境之中,学生就能读得入情入境,声情并茂。二李爱珍老师告诉我——有效识字,规范书写有诀窍。李老师长期担任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她的学生对识字有浓厚的兴趣,不仅课内注意识字,课外也会利用各种形式识字。他们会为认出新字而高兴,会为发现新词而雀跃,会为自己能读懂一本小书而欢呼。除此之外,在学校常规作业展评中,李老师班的学生作业总是让人啧啧称赞,因为学生的字真正做到了“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一次组内教研活动中,李老师和我们一起分享了她的教学经验。她说,在识字教学中,她常采用多种有趣的识字方法。比如,在识记青字的形近字时,她就编成了这样的儿歌与同学分享,“天气晴,草儿青,河水清,蜻蜓飞,今天环境美,心情好,我要请个假,出去办事情。”这样有趣的儿歌贴近生活,会永远留在孩子们的心里,学生又怎么会不记得这几个形近字呢?遇到笔画较多的字,李老师也会编儿歌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在教学“家”字时,她编了儿歌帮助学生识记:“一间小房子,住着一家人。爷爷拄拐杖,奶奶弯着腰。爸爸妈妈走前面,我和弟弟跟在后面。”师生一起念儿歌,边念边书空,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家”字了。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只认识几十个简单的独体字,为了让学生乐于识字,爱于识字,李老师也常采用独体字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