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十总小学“预学·互动·共升”导学案教学内容18.月光启蒙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两段。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的优美语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积累诗句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预习导学】一、自主预习1.自学生字新词,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完成《习字册》。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下列词语。启蒙天资聪颖豁然开朗音韵高深莫测篱笆时辰帐子褂子活计搂着凤凰混沌亮堂堂莲花落荆草嫦娥奔月箔篮筛大米娘俩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完成《补充习题》第三题中的第1、2小题。4.搜集孙友田的有关资料。5.在感受深或者有疑惑的地方做上记号。二、遇到的困惑:学的过程导的过程调整【课堂互动】互动一1.预设:生:孙友田。【板块一】走近课文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谁会背诵这首诗?(指名背诵。谁能告诉我,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板书:孙友田)孙友田是安徽人,他之所以能成为著名诗人,是因为他有一个非常好的启蒙老师,这位启蒙老师其实就是他的母亲——一位根本不识字的农村劳动妇女。孙友田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听配乐朗诵《月光启蒙》最后一自然段: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这是一位怎样的好母亲呢?又是一位怎样的启蒙老师呢?竟能给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翻到第100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2.预设:启,开导;蒙,蒙昧无知。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知识。文中指妈妈对我文学上的启蒙。3.预设:a、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多半是在夏夜月光下进行的;B、月光朦胧,给人很多形象的空间,激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月光”往往本身对孩子也有启蒙的作用。4.齐读课题。互动二●预习作业11.展示——《习字册》2.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3.练写一至二遍。4.同桌点评。●预习作业21.指名朗读展示。2.说说这一组词共同点:每个词中的两个字部首相同,组合的机会多,词语意思与他们的部首密切相关像这样的词课文中有:洗澡梧桐吟唱沉浸狸猫谜语莲花蜻蜓狼狗河流芬芳海洋……练习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和字音变调预设:民歌民谣互动三【学习单一】①母亲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启蒙我的呢?你最喜欢哪一部分?读读这些有关段落。②给课文分段,说说每一段主要讲了什么。③采用段意合并的方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18月光启蒙。齐读课题。)2.板书“启蒙”,是什么意思?你的启蒙老师是谁?3.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为什么叫“月光启蒙”?4.课题不叫《母亲启蒙》,而叫《月光启蒙》,显得多么富有诗意啊。同学们以后在写作文时,也要注意,首先使你的题目就能抓住读者的眼睛,可以像《月光启蒙》这样充满诗情画意。【板块二】预习导学●预习作业11.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2.导学。“镀”“喻”“舱”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右比例。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的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预习作业21.抽组号为“3”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2.导学出示1:篱笆凤凰嫦娥荆草箔篮教师小结:中国的汉字就是这么奇妙,长得相似但是意思不同,组合在一起就成了另一个词了。出示2:莲花落混沌亮堂堂筛大米娘俩出示3.动听明快流畅含蓄幽默风趣指名读词语,这些词语和课文中的什么有关?谁能用上这些词连起来说一段话?3.交流《补充习题》第三题中的1、2题。④自学时间:5分钟。3.自主学习5分钟。4.合作探究5.展示答案预设:(1)唱歌谣、唱童谣、讲故事、猜谜语(2)分段和段意第一段(第一~五自然段)写童年夏夜生活在母亲的歌谣中师多么美妙。第二段(第六至十三自然段)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与智慧。第三段(第十四自然段)写母亲是启蒙老师,奠定了“我”飞向诗歌王国的基础。6.学习反思一是可以采用合并法进行概括;二是要注意语言简洁、通顺。互动四【学习单2】①轻声读读这段话。②对这段文字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③学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