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所以能流传百世不仅仅是因为它在军事上的贡献。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计谋,三十六计它也给普通百姓提供了无穷的智慧。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给现代人造成了压力。教师这个职业被全世界公认为是一种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之一,职业倦怠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普遍存在。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有超过五成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有很大或极大的压力。教师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日益更新的专业知识,完成各种教学任务,面对越来越个性化的学生,还需要满足国家及社会、家长、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适应国家教育的改革与变化,适应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变化。如果教师不能够有效地适应变化,释放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且会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产生职业倦怠。具体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1)降低成就感。教师的职业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当发现我们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较少的积极反馈时,就不再做出努力了。低成就感,再加上情绪耗竭和性格解体,就引起动机上的变化,进而使生活和事业方面表现出失败感。(2)情绪耗竭。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常常畏惧早晨去上班,成为消极的、玩世不恭的态度。(3)性格解体。例如,减少与学生接触,从身体距离上远离学生,不理睬或拒绝了解学生,给学生贴标签等。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不是由某一件事情造成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映过程。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除了有教师本身的内部原因外,还有社会的、学校的、工作任务、教学对象的以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听了孟万金教授的课,防治教师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还可以用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让我觉得很有新鲜感,对于我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有更深入的理解,更容易内化。这次讲座本着古为今用原则,吸取精华,为防治教师职业倦怠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而且,以科学为依据,例如说“大脑需要在四波段交替运行,缺乏安逸会让大脑厌倦懈怠”,有理有据的证明了紧张的工作后需要休息和放松,说明“一计”以逸待劳。又例如,“无中生有”,本意是虚虚实实。转意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给产生或者造出来,就是创造。教育学上提出教师的劳动应该具有创造性。著名教育专家叶澜说过“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人,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欢乐。”我的理解用几个字概括打破思维定势,创新幸福。再如,有一计“反客为主”原比喻变被动为主动,转意是比喻从职业倦怠的被动中变为主动,能有效应对职业倦怠。在这一计中,我读到了汤姆索耶刷漆的故事,体会人是如何愿意发自内心劳动的,我们要充分发挥自主性是职业幸福的源泉,搞好职业规划,做到“我的职业我做主!”还有很多很多的计策,让我觉得非常的有道理。和以往的学习相比,很多观点是大同小异,之前都有学习过,这次特别有新鲜感,更重视自己的内化过程,特别是教授理智的对我们教师的职业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建议,突出教师注重休息放松和健康,体现更为人性化的一面。如何改变自己让自己的身心摆脱倦怠感,重新找回工作的愉快呢?(一)正视工作倦怠。首先要对职业枯竭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应认识到自己在压力之下所做出的反应并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而是人人都可能会有的正常心理现象。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有时适度的压力反而是进步的原动力,正是有了压力才会使工作充满了刺激与干劲,压力是毒药还是良药都在我们自己的一念之间,不妨将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大转变,化消极回避为积极运用,相信压力反而是胜利成功的特效药。(二)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信念。要成为工作上的主人,必须从了解自己开始。花点时间静下来思考自己要什么?擅长哪个领域?性格倾向于从事哪类工作?这份工作可以发挥所长吗?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被摆错了位置?自己对工作究竟有哪些期望?想从工作中获得些什么?而事实上工作本身又能不能提供自己所需要的这些?尽量摒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同时把关注的重心放到工作的积极方面上来,不要老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