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习是为了谁?——高一女生学习动机心理辅导江苏省大港中学孙开霞本文发表于2015年第3期《班主任》杂志拉夫林在1996年提出“幻像形成或做白日梦”心理防御机制,它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想象一个忧愁或愉快的情景,并且知道那是一个幻想。这种幻想(或白日梦)可能会满足一些愿望,把个体从痛苦的现实中带走,或者减少愧疚感。高一女生小梅在面临学习压力时,也启动了“幻像形成或做白日梦”的心理防御机制一、来访者个人情况小梅:高一学生,十六岁,独生女;在三岁至四岁半期间,父母外出打工,与祖父母共同生活。二、咨询缘起小梅生日那天,父亲特意送了一只大蛋糕到学校来。宿舍里的女孩们都为她庆祝。在一片祝福声中,小梅却流下了眼泪:她们都以为小梅是因为高兴才流泪的,只有小梅知道自己流泪是因为悲伤和愧疚。原来,这只蛋糕是小梅的祖父母买的。老两口是农民,所有的收入来源,除了靠种蔬菜卖钱,就是每月二百五十元的养老金。所以,对于每一分钱,他们都很珍惜,不会轻易花出。然而,祖父母却很舍得在小梅身上花钱:每年都会买生日蛋糕给小梅;逢小梅去看望他们,也会做一桌好菜迎接她。这看似平常的隔代之爱,其实并不平常。在小梅三岁时,父母外出打工,把她留给了祖父母。虽然一年半后,父母又把小梅接到了身边,但在那一段时间里,祖孙之间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此后,小梅更是把他们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着这份深厚的感情,小梅便把学习当成报答祖父母的工具。小梅说自己在初中时,几乎不需要过多努力,就能考得很好的成绩,而且都是在班上前五名。优异的学习成绩,让她觉得自己很好地报答了祖父母。可是,自去年九月上了高中后,小梅在三次重要考试中,都没有获得理想的成绩。这让她非常忧虑。三、疏导过程“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我已经很努力地学习了,可是成绩总是上不来。我觉得特别愧对我的爷爷奶奶。孙老师,我现在每天都在担心他们会在我不在家的时候死掉。他们要是死了,我就没有办法继续努力学习了,我也无法再待在学校里了。”说到这里,小梅的声音越发哽咽,泪水也止不住地流下来。我能理解小梅对祖父母的感情,可是我有点不能理解祖父母的生命状态与她不能待在学校的关系:“因为他们的死,你就必须离开学校吗?你准备到哪里去?”小梅点点头,回答说:“待在家里”。“待在家里干什么?”“抱着他们的照片,每天和他们在一起。”“不上学了吗?”“不上了,没有爷爷奶奶,努力学习还有什么意思!”说完这些,小梅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在小梅的情感经历中,祖父母是她心灵成长的依靠,和生命活动最重要的动力来源。同时,学习是小梅主要的任务,也是她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的最主要的1途径。于是,小梅很自然地以学习成绩来回报祖父母。初中时,由于成绩优异,她无需担心不能回报;进入高中后,不理想的成绩不仅影响了她对自我价值的评估更让她感觉到回报祖父母的希望渺茫。小梅的内心是痛苦的,虽然在形式上并没有颓废下来,仍继续以努力的姿态去应对学习上遇到的困境。然而这个姿态,是现时的她不能承担的,所以自动产生了以“幻像形成或做白日梦”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防御。祖父母的死,便是小梅在意识里,为缓解自身压力,幻想出来的解决方法。在她的幻想里,她不仅预想了祖父母的死,还为自己设计了情绪、行为。在小梅以担心为面目的幻想里,祖父母的死可以帮她逃离现实的学习压力,但是小梅有没有意识到这层内在关系呢?于是,我试探性地问小梅是不是学习压力大到已无法承受?小梅未置可否。这让我感觉到她的内心处于非常挣扎的状态“我只是感觉太有压力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小梅呜呜地大声哭了起来小梅压抑的情绪爆发出来了。大声哭泣了一会儿后,她的声音越来越小,直至安静。“老师能理解你对爷爷奶奶的感情,也知道你是真心希望他们好,但如果把担心换成祝福,你觉得会不会更好一点?”“或许会更好一点,可是我真的是太害怕他们离开我了。”“越害怕,便越担心。当你过分担心他们的时候,你想到的全都是不好的事情。这不是对他们的祝福,而是对他们的伤害。”当我说出这句话时,小梅惊呆了“老师,担心不是爱和关心的表现吗?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