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师如何防治职业倦怠VIP免费

教师如何防治职业倦怠_第1页
1/4
教师如何防治职业倦怠_第2页
2/4
教师如何防治职业倦怠_第3页
3/4
教师如何防治职业倦怠、提升幸福感当教师的时间长了,许多人大概都有这样一些感觉: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指教师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极大地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是刻不容缓的。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有:竞争压力、教师特定的职业特点、学校管理体制、社会支持与期望、工作待遇和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等。所以,要更好地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理应从以上几方面着手。但我们都很清楚,我国的考试制度不从根本上变革,竞争压力、学校管理体制、社会期望这些方面是很难得到根本改善的,而考试制度在短期内是不会有大的改革的。因此,正如俗话所说,打铁得自身硬。要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关键还是在教师个人的努力。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正确认识职业倦怠。解决职业倦怠的关键在于个体应意识到职业倦怠并不是只在一生中发生一次的现象,“它可能一次又一次地潜进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学着识别自身职业倦怠的症状,并在危害产生之前捕捉到它,那么我们就能很快地恢复平衡,而不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时期”。因此,教师应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职业倦怠,正确认识倦怠的各种症状,以便及早解决问题。2、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作为教师个体,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包括保持对工作的好奇心,坚持对教育工作艺术性、创造性的探索,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工作环境,反省自己的失误,及时处理问题。此外,还应主动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如多参与社会活动,拓展交际圈;多与社区邻里保持联络,获得理解及尊重;多与同事联系,分享教学经验;等等。3、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有人曾比喻,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防止教师职业倦怠是至关重要的。职业倦怠来自于个人、组织与社会等方面。作为教师本人,更应清醒认识到倦怠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故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一个具有自信和耐压能力强的人是不容易倦怠的。再有以开放的态度来学习新的策略以便应对将来可能遇到的压力,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随着“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国策的提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职学校正逐渐成为独立的教育本体,参与市场竞争。但是生源现状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及几十年不变的课程与教材之间的矛盾等,已成为束缚中职学校发展和困扰中职学校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中职学校如何才能在目前状况下顺利完成自身的转型升级,同时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我想正如汪洋书记在“重在全面理解贵在持之以恒”一文中提到的,我们一定要在认识上正确理解,在实践上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在中职教育的改革中谋求幸福,建立幸福校园。一、观念转型,谋求幸福感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就教师而言,其最大的幸福感莫过于我们这个社会及舆论环境在尊重教师、重视教育方面作出的不断努力。应该看到的是,这几年,各级政府及全社会在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教学环境及维护教师的切身利益等方面也确实做了一些让广大教师感到开心的事。但是也有教师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幸福”二字上,而忽略了“转型”这一重要手段。近些年来为求生存,各类职业学校都在不断地扩招,我校也失去了以往的优越地位,扩招使学校的教师不断抱怨,学生的学习成绩与道德品行一年不如一年,呈现一种下滑的趋势,于是幸福感荡然无存。显然蛋糕做大了,可幸福却没有随之而来。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师如何防治职业倦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