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说课稿陕玻学校黄群峰一、说教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第一篇课文。这是世界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名作,是一篇传统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冻死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这是一篇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尤其在营造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要教育引导学生们同情弱势群体,培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好情怀。二、说教法、说学法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我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比较法、朗读感悟法。通过学生与小女孩实际生活的对比,幻象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的对比,感悟小女孩的不幸。再通过多种朗读的指导,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结合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深入体会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激发同情心。在教学过程中,同时穿插自主研读、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思想感情。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激发了学习兴趣。三、说教学过程第一步谈话导入,让学生把自己和小女孩进行比较,使学生初步产生同情。第二步研读课文内容,从故事结局入手,进行质疑,激发学习兴趣。本文属于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都比较熟悉,所以在内容学习上主要采用自学、讨论、填表的方式。第三步朗读激情。采用引读、范读、情境再现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切实感悟小女孩的不幸,激发同情。第四步升华情感。浏览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并用一句话进行概括,越发显得小女孩人生悲惨,再对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升华。最后通过图片、格言的展示,回到现实中,落实到行动上。四、教学反思这篇课文人物描写细致,情节凄美,耐人寻味,课文的思想性、人文性也很强。为了更好地体味经典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通过不同方式的读,加深学生的感受,从读中悟,在悟中读,“潜移默化”的渗透思想情感。语文课堂中最美的声音就是琅琅的读书声,所以教学中我不惜将大把时间致于此。而在学习课文基本内容的时候,基于故事情节简单易懂,放手让学生静下心来自主学习,正所谓“动若脱兔,静若处子”,这也是我语文课堂的一种追求。在思想性、人文性方面,我大胆的将故事中的人物遭遇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加以联系,一方面保留了原作的用意,一方面注重人文效应。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学生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将来社会文明的程度,同时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将来的生活质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书面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做一个向真向善向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