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高新区首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大练兵”教学设计表一、基本信息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时间的测量》单元的起始课,是学生研究测量时间的开始。本课的研究内容由“现在几点了”,“一分钟有多长”,“过去多长时间”三部分组成。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一个非常熟悉而又陌生的事物,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时间的流逝中生活和学习。但是时间又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能够对“时间”进行研究呢?本课的活动设计试图通过一些可操作、可感受的具体活动,增强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利用多种感官和自然现象,估计时间。学生将通过感受1秒钟的节奏、1分钟的时长来感知时间的长短,并且意识到我们的实际行为很容易使自己估计时间时发生偏差,因此需要准确地、客观地计量时间。同时也要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它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这样的课没有实验课有趣,不好上,但是教材还需要这样的内容。怎样将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让学生乐于参与,这是在备课时需要想解决的问题。经过思考,设计教学环节时尽量多给学生创造实践和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经过有趣的实践和理性的思考,了解这节课的知识。三、学习者分析时间每时每刻都伴随着我们,学生是太熟悉不过了,但是时间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孩子们对时间既是熟悉的,但又是模糊不清的。怎么能够对“时间”进行研究呢?这个问题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挑战性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意识到时间是可以被感受、估计和计量的。学生将通过感受1秒钟的节奏、1分钟的时长等来感知时间的长短,并且意识到我们的实际行为很容易使自己估计时间是发生偏差,因此需要借助工具来准确地、客观地计量时间学校合肥市和一小学课名《时间在流逝》教师姓名唐梅学科(版本)教科版小学科学章节第3单元第1课学时1年级五年级下册2好在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科学学习的基础,通过设计多种活动,给学生创造多次体验的机会,他们还是能够理解仅凭个人感觉来感知时间是不科学的,需要借助科学的工具来计量时间。通过引导分析,也能理解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把握现在。四、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①知道“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②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通过经历运用多种方法感受一分钟长短的活动过程,从而能比较准确地估计一分钟长短时间。②进一步能够估计10分钟、1小时时间的长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②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要珍惜时间。五、教学重难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感受一分钟的长短。措施:亲身体验一分钟秒表的节奏;心里默数一分钟;感受一分钟的心跳,一分钟的呼吸;以及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教学难点:◆经历从模糊估时到较准确估时的整个探究过程,积累估时的方法,提高估时的能力。措施: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一分钟秒表的节奏;心里默数一分钟;感受一分钟的心跳,一分钟的呼吸;以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并经过多次尝试,使估测越来越准确。六、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活动目标教学内容活动设计媒体功能应用及分析3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猜猜相片中的人物是谁?播放教师自己的成长记录,并用歌曲《时间都去哪了》进行伴奏,感受时光飞逝,提出问题:我还能回到那个时间,重新体验一次吗?导入课题(板书):1.时间在流逝课件播放教师自己的成长记录短片,学生从中感受时光的飞逝,时间一去不复返。二、现在几点了新授猜猜现在几点了比一比,看谁猜的准1.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课件出示:1.不看时钟和手表,估计一下现在大约几点了?你是根据什么估计的?2.现在是2015年5月16日时分。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汇报、交流估计方法。知道准确时间,认识钟面,明确时、分、秒1.要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