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之我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我认为在语言教学实践中,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力求在“目标阅读、动手阅读、查阅资料阅读、动脑阅读”下功夫,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能收到比较满足的效果的。一、目标阅读每上一课,我们要首先把教学目标呈现出来,或口述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专心致志地进行阅读活动,避免盲目性。如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学法指导,掌握分析段的方法。诸如:分段归纳段意,寻找中心句,过度句,以及归纳写作特点方法等。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以促进学生集中精力,从而排除望天读书,有口无心的读书现象。二、动手阅读读书不仅要眼到、口到、心到,而且要手到,因为他能帮助学生提高操作能力,加深对课文理解,巩固和记忆、锻炼思维和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勤动手,边读边勾画、圈点的方法,所谓“勾、画、点”的方法就是在阅读时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文中关键的字、词、句、段,然后把标出的字、词、句、段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分析,特别在阅读课文时,应注意标出文中承上启下的词、句、段,以利于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这种方法是要学生在反复时,注意思考分析,经过思考再动笔,动笔在思考,从而较为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段落层次、主题思想,使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这种不动笔默不读书的方法也便于教师考核学生的学习状况,使初读课文这一步不至于流于形式。在课文空白处加标记和评语的方法,这一方法就是在勾画圈点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思考,语言特色等方面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这是阅读的整体感知。三、查阅资料阅读查阅资料是指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字、词、句,我们一定要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以及查有关资料书或上网查阅来答疑解难,这样,我们可以扫清阅读障碍,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将来离开老师走出学校,能够继续学习。四、动脑阅读每读一篇课文,要抓住重点词、句、段,以及作者写这篇表达的思想情感,给自己有何启示,如有不理解的词语、句子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要善于思考,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读、理解,分析突破重难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以纠正和消除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和忽视思维发展的偏向。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阅读鉴赏,就会进入到美好的情境之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培养学生识字、说话、习作的中心环节,是陶冶学生情操,进行德育和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初步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探索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