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教时常熟市实验小学洪榴设计理念:寻求阅读视界的敞亮。构筑立体的园子的形象,从实在的园子走向精神的园子,从而使阅读多元起来。以文本为基点,链接相关篇章,让阅读丰富起来。让阅读课成为学生阅读的中点,或者是另一个起点。(相关链接《永远的憧憬和追求》、《呼河兰传》第三章、《呼河兰传》尾声)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触摸,感悟,还原语言的形象性,拓展学生的想象,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表达的能力。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园子,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理解“园子”的精神意义。课前谈话: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非常喜欢阅读,已经读过不少书了,有《草房子》、《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嘭嘭嘭》、《特别的女生萨哈拉》等等,那考考你,在你心中阅读就像什么?或是阅读是什么?生:阅读是品茶。生:阅读是喝蜜。生:阅读是和高尚的人的对话。生:阅读是拿了一只望远镜看远方。生:阅读是吃面包。……师:是啊,阅读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让读书成为习惯,陪伴我们的童年生活,让我们的童年因此而更加丰富和美丽。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有一本书,读着读着,就让人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烂漫的童年生活里,这本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作者萧红。在书中,萧红通过一个四五岁女孩的视角,写下了她童年的生活,以及对故乡的记忆,读起来非常动人。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节选自这本书的第三章。一起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师:课文能读通顺了吗?真好,读熟课文是我们的阅读的基础。那有谁是带着问题去读的?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生:萧红和她的祖父在园子里发生了哪些事情?生:萧红的祖父是怎样的人?生:我想看看萧红小时候是怎么样的?师;带着这些问题,会让我们的阅读更有方向,更有收获。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这个园子。打开课文,轻声读读,一边读,一边想想刚才我们提到的问题。二.学习第2、13节。(感受快乐和自由。)师: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想刚才提到的问题。(学生出声自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有的问题相信已经有了答案,有的可能还有疑惑,让我们一边讨论,一边思考,一边分享智慧吧。(一)学习第2节。▲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点击课件]1.课文中有两节直接写园子的,找找在哪儿?(第2节和第13节)2.是的,那我们先来读读这一节。[出示第二节]师:读一读,你发现,在“我”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生:在萧红眼里,这个园子是充满奥秘的园子。师:什么奥秘?生:有蝴蝶、蚂蚱……生:是一个充满知识的园子。因为她可以细细观察昆虫,让她增长知识。生:是个鸟语花香的园子。师:有些什么?生: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师:还会有什么?生:蜗牛。生:小甲虫。生:蚯蚓。师:不管是天上飞的,草里藏的,知名的,不知名的,样样都有。生读第2节。师:真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园子。师:还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生:这还是一个美丽的园子。因为这些昆虫把园子装点得更加美。师:有些什么色彩?生:金的,绿的,白的,黄的。红的。师:这么多颜色,点缀着园子,这园子真――生:美。生:五彩缤纷。生:充满神秘。生:充满生机,师:来读读这个句子。喜欢吗?出示: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生:我喜欢,因为它把蜂子说得很可爱。师:像一个――生:小毛球。师:就像一个特写镜头,放大放大放大,让我们看到蜂子可爱的样子。生:我也喜欢这一节,因为作者把这一节写得这么生动,她也是一个观察得非常仔细的人。▲师:她会怎么样向别人介绍这个园子?生:她会介绍园子里有哪些动物,二是介绍自己喜不喜欢,为什么喜欢这个园子。生:她会通过一些事情讲自己对这个园子的喜爱和了解。师:带着怎样的语气,怎么样的心情?生:自豪。生:激动。师:请你向大家介绍介绍。指读第二小节。师:听到了跳跃的色彩。不过不够自豪不够兴奋。指读第二小节。师:老师听出来,言语中还带着小小的得意呢,我们一起来介绍。生齐读第二小节。▲师:就是这么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在这个园子中,会和这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