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活动单【学习目标】1.感受词人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3.学习本词的表现手法。【学习重点】感受词人淡定从容、豁达洒脱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学习本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学习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活动方案】活动一:导入1、导语:2、指名读小序,思考交代了哪些信息?3、为什么被贬,又为什么到沙湖?背景介绍:王安石变法时,苏轼因不满新法中某些政策及其执行中的流弊,写过一些批评和讽刺性的诗文,被有些人将他以“谤讪新政”之罪弹劾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结果20多人受到牵连,苏轼差点被杀,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那里偏居荒野,躬耕自乐。1082年的春天,诗人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购买田地。元丰五年三月七日,他由几个朋友陪同去沙湖相田看地。沙湖在黄州城东三十里,时值春天,阴晴不定,出门时,风和日丽,于是让带着雨具的家僮先行。却不料途中转阴,进而风雨袭来。大家淋得狼狈,而东坡浑然不觉,从容不迫地一边吟啸一边慢步前行。不久雨散云收,斜阳复出。此次沙湖之行就催生了这首《定风波》。活动二:诵读课文,初步感知活动要点:1、听朗诵,要求:听清字音,听准节奏,听出感情2、生初读活动三: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活动要点:1、生质疑2、疏通词意:请用散文语言,改说这首诗上片:下片:3、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4、进一步深入揣摩词人的胸襟和人生态度,并任选一片有感情地朗诵。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方法点拨:知人论世;找具有表现力的字词;找意象,理解象征义;找感情词或暗含感情的词;善于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要暗示或启迪的东西;抓住词眼或主旨句;分析手法。第1页共4页感情:注意词语的重读、节奏、快慢;读出词句的抑扬顿挫,注意文句的轻重缓慢。(补充材料:苏轼一生屡遭贬谪与磨难,足迹遍及20多处:京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杭州颖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河南浙江山东江苏浙江湖北山东浙江河南江苏河北广东海南——漂泊的一生)活动成果展示:活动四:【拓展延伸】思考: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你什么启示?活动五:【书面表达】以《苏轼,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200左右的小短文。资料链接:苏东坡突围余秋雨第2页共4页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为什么一个僻远的黄州还能给他如此巨大的惊喜和震动呢?他为什么能把如此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黄州呢?黄州为什么能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呢?这一切,决定于他来黄州的原因和心态。他从监狱里走来,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前后读过多少遍都记不清了,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我初读这段话时十分震动,因为谁都知道苏东坡这个乐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友的。日复一日的应酬,连篇累牍的唱和,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内容,他一半是为朋友们活着。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