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从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基础知识】(一).1.(1)朝鲜、中国东北和台湾(2)朝鲜东学党起义2.(1)丰岛(2)黄海(3)《马关条约》《南京条约》3.(1)干涉还辽势力范围(2)军事(3)救亡图存(二)1.(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深(2)反洋教爱国主义精神招抚扶清灭洋(3)反侵略改革2.(1)镇压义和团运动,瓜分中国(2)天津东交民巷使馆西什库教堂(3)《辛丑条约》税收使馆区【问题探究】1.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设厂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在北京设立使馆区,允许外国派兵保护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惩办首祸诸臣2.①相同点:都是近代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运动;都采取暴力斗争的方式;规模和影响都很大;都暴露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都说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②不同点:从兴起的原因看,前者主要是由于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空前激化;后者主要是由于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矛盾的尖锐。从斗争的主要对象看,前者把斗争的矛头主要指向清王朝;后者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从运动的进程看,前者有统一的领导,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后者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和斗争纲领,始终处于分散状态。从清政府对运动的态度看,清政府对前者自始至终坚持“剿”;对后者则经历了“剿”→“抚”→“剿”的变化。从对西方的态度看,前者在反对列强侵略的同时,主张学习西方;后者盲目排斥一切外来事物。【课时训练】1——5CADBA6——10CADCC11B12.(1)因为他一味依赖外国,贻误了战机,基本属实。(2)中国财力有限,对海防投入费用太少。为其消极抵抗的行径辩护。(3)清政府军队是统治阶级镇压人民的主要工具。(4)清政府过于依赖外国;作战消极;妥协求和;士兵战斗力不强;日本则长期准备充分。13.(1)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2)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3)甲午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