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课程目标缺一维?(2012-11-1518:04:03)转载▼标签:杂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引用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讲过的一则寓言,大抵可以明了《课程标准》缺失科学方法后“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的性质。杨振宁教授的这则寓言,讲述的是现代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之间不同思考方式的故事。一天晚上,一帮人来到一个小镇。他们有许多衣服要洗,于是满街找洗衣房。突然他们见到一扇窗户上有标记:‘这里是洗衣房’。一个人高声问道:‘我们可以把衣服留在这儿让你洗吗?’窗内的老板回答说:‘不,我们不洗衣服。’来人又问道:‘你们窗户上不是写着是洗衣房吗?’老板又回答说:‘我们是做洗衣房标记的,不洗衣服。’[12]杨振宁教授所讲的故事是一则深刻的寓言,其本意在于说明数学圈外的人对于数学家“只做标记,不洗衣服”的做法是不赞成的。而当用这则寓言来审视《课程标准》缺乏科学方法的状况时,我们发现,这则寓言仿佛就是为“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量身打造的,因为正如寓言所寓意,目前基础教育“科学方法”课程目标已经成为一种“只做标记,不洗衣服”的“洗衣房”。早在课改早期,白月桥先生就曾指出:“《纲要》明文规定:要使学生掌握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方法’。因此各科《课程标准》也须体现《纲要》的这一规定。然而,某些《课程标准(实验稿)》却没有在课程目标中纳入方法和方法论的内容,这是一个缺漏。笔者认为,方法、方法论以及能力同属于课程目标体系的第二个层面的目标。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总体来看大都缺乏有关本门学科的或普通的方法和方法论的条目内容,这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应当总结吸纳我国各学科长期以来丰富的教学法研究成果,把学生可接受的方法和方法论纳入课程目标体系之中。”白月桥先生是个明白人。最新修订公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加进了科学方法内容了吗?没有。那么如此这样的修订又有什么意思呢?有些教育部的官员说,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公布,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的肯定,课改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是这些人自己这么认为的吧?查有梁先生的最新文章《十年课改的统计诠释》说:十年课改,基本失败。大方向正确怎么还会基本失败呢?回顾历史,我们养了太多说话不负责任的人,他们忘记了陈云说的话: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