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那大家想欣赏姥姥的剪纸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你能在横线上填一个成语来表达你内心的赞美吗?姥姥的剪纸真是啊!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器物,无所不能。这段话中,你最关注哪个词?怎么理解?没有什么不能剪的,都能剪什么?用什么来剪的?这句话作者是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两个“普普通通”“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姥姥剪的母鸡真的能下蛋吗?这是什么写法,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夸张的写法这是在夸赞姥姥剪的动物非常逼真。我会模仿:你姥姥神了,剪__像__,剪__像__,剪只____,剪只___。夸一夸:你姥姥神了,剪花像花,剪树像树,剪只蝴蝶能采蜜,剪只鸟儿能唱歌。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见她技术高超。“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想欣赏姥姥摸着剪的“喜鹊登枝”吗?梅枝与喜鹊的形象怎样?大小疏密呢?让我们一起来发自内心的赞叹一下。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姥姥的剪纸真是啊!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表示技艺高超的词语巧夺天工、妙手回春、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功参造化、出神入化、心灵手巧……姥姥如此高超的技艺是与生俱来的吗?当然不是,姥姥剪纸技艺为什么如此高超?文中的哪句话道出了奥秘所在。画出有关句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总剪”是什么意思?课文第六自然段中是怎么写“总剪”的?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从这六个“剪”字你读出了什么?可以看出姥姥剪得多,剪的时间长。正因为姥姥长年累月地剪,坚持不懈地练,所以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比喻)熟练了就能找出窍门,产生巧妙的办法,这就叫做——熟能生巧。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熟能生巧的事例,你能举出一些来吗?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刁难”“挑剔”“耍赖”这几个词虽然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但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其本身的感情色彩却发生了变化,不再代表“我”的坏,而是以此来表现“我”的任性与顽皮,反映了小孩子的童真心理。同时,文章也是以“我”的“调皮”来反衬姥姥的宽容和慈爱,以及她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我”的“刁难”“挑剔”“耍赖”反衬了奶奶的剪纸技艺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读到这里,那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姥姥似乎就站在我们的面前。其实,姥姥的剪纸不仅给小屯子带来了喜庆的气氛,还是连接我和姥姥情感的桥梁。自读课文7—13小节,找找在这里具体写了几幅姥姥的剪纸?是什么样的?画出相关的词句用心品一品,在旁边做上批注。1、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2、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3、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姥姥笑了:“谁让牛是兔子的姥姥呢?”这里牛和兔子分别代指姥姥和“我”,这句话表现了姥姥的慈祥、和善,疼爱小孙子,为了小孙子,任劳任怨。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想象说话:姥姥寄给我的剪纸,想对我说什么呀?看到这幅剪纸,我想对姥姥说什么话呀?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幅剪纸吗?这分明是我和姥姥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