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九课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措施VIP免费

第九课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措施_第1页
1/3
第九课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措施_第2页
2/3
第九课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措施_第3页
3/3
第九课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措施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特点和种类,掌握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教学要点1、什么是食物中毒?2、食物中毒的种类。3、食物中毒的预防。食物中毒,是指由于经口进食了正常数量的含有致病毒,或生物性及化学性毒物和某些植物天然毒素的可食性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或中毒。某些已知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寄生虫病或食物过敏和暴饮暴食等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并不属于食物中毒的范围。通常可以把食物中毒分为两大类,即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了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或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常是由于食品污染的致病的微生物,这些致病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水分、PH和营养条件下,大量急剧繁殖,或者产生毒素,如果在食用食品前,不对食品进行加热,或者加热不彻底,就会发生中毒。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奶多,常见的有沙门氏菌属、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葡萄球菌肠毒素、肉毒梭毒素、蜡样芽抱杆菌等。生的肉类和动物内脏中变形杆菌的带菌率较高,在烹调过程中,如不注意,生熟食品使用同一案板或容器时极易造成交叉感染,而被污染的熟食在2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放置较少时间,变形杆菌便大量繁殖。含水分、蛋白质和淀粉较多的食品更容易使葡萄球菌繁殖并产生毒素,如一些乳类、奶制品及含奶糕点,另外还有糯米、凉糕、凉粉、米饭都是适合于葡萄球菌产毒的良好培养基。有人做过实验,葡萄球菌在奶类和碎粥麦中于20℃-37℃下,经过48小时即可产生毒素;而在新鲜的马铃薯羹中只要45小时即可产毒。(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凡不是由于细菌等微生物所致的食物中毒,均属于非细菌性食物中毒。有些人甚至将亚硝酸盐误当食用盐炒菜,这类食物中毒的事例,在我国已有多次报道,其后果相当严重。各类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不同。一般在吃下食物后,短则数十分钟,长则数十小时,就会发生上吐下泻等急性胃肠道反应或发烧等中毒症状,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发生食物中毒固然可性,然而食物中毒是可以预防的,具体的预防措施见教材。教学建议1、可结合实例讲解食物中毒的种类和症状。2、结合教材有毒植物中毒预防简表及五种动物食品质量鉴别,计述细菌性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3、结合实例,说明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中人”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九课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措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