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陈尚义小学数学学科备课专用纸第十一单元课题一亿有多大第1教时总第72个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2、通过“称一称”“数一数”“排一排”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有大,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教学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天平、卷尺、秒表、100粒大米、实物投影学生准备计算器、练习簿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谈话:(出示100000000)大家认识它吗?(指名回答)教师在100000000上面板书“一亿”。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理解1亿的大小:由1个亿组成的、由10个千万组成的、由100个百万组成的、由1000个十万组成的、由10000个万组成……由100000000个一组成的。谈话:大家都会读会写一亿,也都能准确说出它的组成。但是这一亿到底有多大呢?想了解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一亿有多大”。(将课题补充完整)二.实践操作(一)称一称下面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叫刘恩的大臣,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有一次黄河又泛滥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不知冲倒了多少房屋,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无家可归。当刘恩得知这一灾情后,他非常的着急,立刻用了最快的速度二次备课写了一份奏折给皇帝。皇帝看了刘恩的奏折后就下令让他到灾区去救灾。刘恩到了灾区后,立刻展开救灾工作,他和老百姓吃住在一起,同甘共苦,最后终于让老百姓重建了家园,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灾区的人民非常感激刘恩,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刘恩的画像,可是皇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的嫉妒。他就不愿意奖赏刘恩,但是又害怕老百姓会说他的闲话,于是他就想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一天他把刘恩找来,先是夸奖他救灾的功劳,然后对刘恩说:“民以食为天,你在灾区救了那么多的老百姓,朕就奖赏你每月奉禄多加100000000粒大米吧。”皇帝刚说完,其他的大臣都笑了,心想,皇帝这哪是在奖赏刘恩啊,100000000粒大米才有多少一点点。可是刘恩却是很高兴的谢了皇帝。你能知道刘恩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吗?你能猜想出1亿颗大米到底有多重吗?(让学生猜想)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巧妙的知道1亿粒大米到底有多重?(学生讨论)谈话:老师这里还带来了一个工具,(出示天平)大家猜猜我能用这个天平做什么呢?(学生对天平已有认识,所以能够想到“称”)那下面我们就用称一称的方式再来感受下一亿的大小。(1)实际称一称。出示100粒大米,在天平上称一称,称出100粒大米的克数。(2)列表进行推算,解决两个问题。①解决第一个问题提问:13亿人为什么乘13,而不是乘13亿?(让学生明确表中推算出的是1亿粒大米的重量,13亿粒米,就是13个1亿粒米,所以只能用1亿粒米的重量乘13)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第一个问题。②解决第二个问题。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交流反馈。提问:看了这两个计算结果,你想说什么呢?(在这里不仅让学生说说一亿的大小,同时要让学生说说应该节约粮食)(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大家都知道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科学发展观”,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要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个科学发展观啊?(我们国家虽然人多,但是人多也人多的害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的能源多)(二)数一数。(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些练习本,合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的数,数到100本告诉老师,老师立刻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间,组长记录下来。完成后各小组交流所用时间。(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谈话:如果照这样的速度,我们数一亿本练习本要用多少秒呢?出示书上的表格(可把90秒改成全班认同的秒数),请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推算,并把结果填入表格。反馈,指名读得数。(3)进一步探究。谈话:9千万秒,这段时间长吗?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换算成多少年?学生说出方法后看书上的算式。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