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分式及一元二次方程两章知识复习【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教学内容:分式及一元二次方程两章知识复习[教学重难点]重点:1.分式基本性质及运算法则。2.通过解分式方程,领悟数学中“转化”的内涵。3.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与其它知识的综合应用。4.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难点:1.用“整体代入”、“换元”、“降次”思想求代数式的值。2.用“配方”的方法解决最佳问题。3.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4.渗透对一些创新题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典型例题】例1.计算:分析:本题涉及知识点较多,有分母有理化、特殊角三角函数值、零次幂、负整数次幂相关知识,做题时想清法则,注意符号。解:原式例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0127(保留两个有效数字)。分析:此题简单,但非常易错。如①此数学点数、负号易丢。②保留两个有效数字,取近似值,不进行四舍五入。③此数绝对值小于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其中10的指数应为负指数等地方,都易出错。解:≈-1.3×例3.化简求值:①,求的值。②,求的值。③,求的值。④,求的值。分析:①②均为整体代入思想。③为求齐次式值。④为降次思想。解:① 求的值,∴x≠0∴两边同除以x∴,∴② ,∴,③ ,∴设④ ,∴例4.关于x的方程有一个正数解,求m的取值范围。分析:由于方程有一个正数解,可先求出方程的解x,由于,得m的范围。但要注意增根x=3的情况。解:方程两边同乘()得:∴ 方程有一个正数解,且x≠3∴∴例5.解关于x的方程:①②③分析:①注意失根问题;②用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简单;③用因式分解法或公式法或配方法。解:①注意:不要两边同除以()②或③解法1:解法2:公式法例6.阅读短文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可由来判定,因为一元二次方程经过配方可变形为观察此式,我们不难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有三种情况:①当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②当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③当时,方程没有实数根这里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用它可以直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是否有实数根。根据上面所提供的内容请完成下面两道题:(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4年)下列方程没有实数根的是()A.B.C.D.(2)当k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方程①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②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③没有实数根分析: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应用根的判别式解题。(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是由的符号决定的,要使方程没有实数根,只要求出即可。(2)题中所给的方程显然是一元二次方程,并且已知方程根的情况,求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这三个问题与判别式有关,所以求出的表达式,然后建立等式或不等式,从而可求出k的值或取值范围。解答:(1)先把方程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用来判断。方程A变形为 所以方程无实数根;对于方程B,转化为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对于方程C,转化为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对于D,∴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故选A。(2)∴①当,即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②当,即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③当时,方程没有实数根。例7.(山西省,2002年)阅读下列材料:关于x的方程:的解是;的解是;的解是;的解是;…(1)请观察上述方程与解的特征,比较关于x的方程(m≠0)与它们的关系,猜想它的解是什么,并利用“方程的解”的概念进行验证。(2)由上述的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方程的左边是未知数与其倒数的倍数的和,方程的右边的形式与左边完全相同,只是把其中的未知数换成了某个常数,那么这样的方程可以直接得解。请用这个结论解关于x的方程:解答:(1)。验证:当,左边=右边∴是原方程的根;当时,验证也是原方程的根。(2)原方程可化为:由以上结论可知:∴经检验都是原方程的根。例8.用配方法解有关最佳问题:①求的取值范围。解: ∴∴,即②学校准备在围墙边设计一个长方形自行车棚,一边利用围墙,并且已有总长为34米的铁围栏。(1)如果要使这个自行车棚的面积为144平方米,请你设计如何搭建较合适?(2)如果要使搭建的自行车棚面积最大,请你设计搭建的方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