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两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夏启篡位,他从制度上确认贵族家族世代垄断首领职位的特权…….标志着王权的第一次胜利。”材料中的“第一次胜利”是指()A.出现“天下为公”的局面B.确立了王位世袭制C.实现了原始民主D.首创王权专制政治2、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此做法()A.说明商王愚昧无知B.便于推翻夏朝的统治C.是为了神化王权统治D.说明商王不知祖先来源3、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4、这“实质上是将周王和其子弟之间的亲族关系直接转化成一种国家组织形式”。“这”是指()A.分封制B.宗法制C.等级制D.世袭制5、“西周时期的‘裂土封建‘,是采取了宗族殖民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以王室子弟为主体的,由其垄断政治权力和社会资源的’家天下‘。”材料说明()A.西周是中国“家天下”的开始B.周代分封的对象全是王室子弟C.分封制是与血缘宗法相结合的D.周政权是垄断性的中央集权制6、”秦王朝统一全国后……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新型的国家形态“主要是指秦朝()A.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B.实行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度D.确立皇帝制度7、历代封建王朝都十分重视对官员的监督,其中秦朝中央担任此职责的官员是()A.御史大夫B.太尉C.刺史D.丞相8、“郡县制的发明……使得过去由于分封制度而结构不稳的国家变得更具有向心力,中央政令更容易贯彻,统一大国的建立成为可能。“由此可见郡县制()A.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B.保证了地方自主行政C.提高了中央决策的效率D.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9、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为、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之上D.国家大一统10、“秦王朝建立后,为了有效地加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总结战国以来各国的官僚制度,建立起了一套适应封建统一国家需要的中央政府机构。“材料中的”中央政府机构“是指()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丞相制度11、秦朝的中央官职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秦朝政体的本质特征是()A.职位细化,各司其职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12、据《汉书.黄霸传》记载:“自武帝以来,外廷之官统于丞相,中朝之官统于大司马,中朝拥有决策权”。由此可知,汉武帝时()A.丞相权力受到削弱B.丞相不再负责全国政务C.实现行政与军政的分离D.皇权专制受到空前削弱13、有学者认为:“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三省六部制是合乎科学道理的,也是值得借鉴的。”其合理之处表现在()A.分工合作,提高效率B.各自为政,互不干涉C.分权制衡,决策民主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14、《汉书》中记载:“汉家至德博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由此可见,汉朝的刺史制度有利于()A.制衡地方,整饬吏治B.监督皇帝,防止暴政C.监察百官,稳定政治D.调整相权,防范擅权15、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下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举主为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等官吏。被举人中董仲舒经武帝策问,任为江都相。当时这一选拔人才的制度时()A.世官制B.分封制C.察举制D.科举制1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对该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A.孝廉是这一制度的核心标准B.诱导了经商逐利的社会风气C.阻碍了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D.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17、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不断变化。下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A.秦B.唐C.元D.清18、《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洪武十三年(1380年),上谕文...